快好知 kuaihz

防范“毒校服”的关键在哪

据报道,西安长安区实验小学的孩子刚穿上新发的校服没两天,脖子上就生出红疹子,又疼又痒。学校已将校服收回送检。生产企业承认,服装只检测大料,对衣领、内衬等未做检测

这不是第一起“毒校服”事件。早在2008年9月,广东就发现了不法厂家在生产校服时使用含有毒化学品联苯胺的染料和助剂;2013年2月,上海“欧霞毒校服”又被检出含有可致癌物;2013年8月,上海市教育、质监部门联合对上海市中小学生校服进行抽查,又检出多家“有毒”校服;2015年5月,东莞再次深陷问题校服的舆论漩涡,省纪介入调查,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到2016年1月,东莞的“问题校服”仍在售卖……

为何“毒校服”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原因恐怕不仅有不法厂家一心想挣“黑心钱”,部分学校为了“吃回扣”而与商家串通用劣质材料这两点,最关键的是,校服有毒与否没人真正去监管。

检验校服是否有毒是一个技术活,学校即便不吃回扣,睁大双眼,恐怕也难以判断;至于生产厂家,他们通常很清楚校服是否有毒,但怎么可能不打自招?那么,防范“毒校服”的责任更应由谁承担?

我查阅资料发现,关于服装标准,我国有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等规范;关于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管理局都有责任,一些第三方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质量检测专业机构也能提供技术支持。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家,服装的生产是有标准的,质量是否合格是有人监管的,管理与检测是有一套严密科学的机制的。只要相关部门严格履行责任,操作规范,“毒校服”就没办法走出工厂,走向市场,走进学校。

“毒校服”事件一再出现,说明服装管理检测部门存在失职、渎职行为。

学校和教育部门当然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要找国家许可、手续齐全的厂家订制校服,要检查校服是否有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的合格标志,如此,才可使学生免受“毒校服”之害。

“毒校服”事件不是孤立的,还有“毒文具”、“毒操场”、“毒桌椅”、“毒电脑”等多种学生用品和教学设施在毒害学生,毒害教师,毒害着教育。要让这些“毒”远离孩子,远离学校,远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育部门睁大眼,更需相关责任部门各司其职、严格履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防范“毒校服”的关键在哪  校服  校服词条  防范  防范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