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名校学渣”一词走红,引起了社会热议。这些“名校学渣”们直呼“从高中时代的‘学霸’到了大学直接被秒成‘学渣’,求心理阴影面积!”(1月14日广州日报)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虽然已经渐渐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但考上名校的,在旁人眼里也算是人中龙凤。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进入高手如林的名校,一旦遇到那些学习好、颜值高、家境优渥、多才多艺、视野开阔,而且还很勤奋的“学霸”们,稍一懈怠,就会被无情地碾成“学渣”。
更可怕的是,对于那些缺乏其他才艺的中学时期的纯粹“学霸”而言,本身就没有任何出众之处,一旦失去“学习好”这唯一的优势,落差之大,内心之苦,可想而知。这些人中不乏中途退学、转学,甚至走上绝路的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名校学渣”们该如何自救呢?对此,有心理专家表示名校生应及时调整自我认知,不能活在过去的世界里。但调整心态,摆正位置,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如果仅仅以“你能行”、“你一定行”之类的话语激励自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未免太苍白无力了。如果安慰自己“这只是正常情况,每个人都会经历调整期”,也很难有多大的说服力。要想让备受折磨的“学渣”们豁然开朗,还需另辟蹊径。
笔者一位考入北大的得意门生也曾有过类似的“血泪史”。他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孩子,踏入北大之后,很快就迷失了自我,要才艺没才艺,拼学习也只能拼个中等……现在看来,绝对是典型的“名校学渣”。如此全面沦陷,当然情绪低落,苦闷不已,假期回来,也全无他人想象中的风采。在促膝长谈中,我着重讲了一个出自《庄子·杂篇》中的“两臂重于天下”的故事。
人们经常像昭僖侯那样为那些不该烦恼的事情而伤害自己,而且往往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以致明朝诗僧栯堂发出了“天下由来轻两臂”的感慨。藉此典故,我试图使他明白,每个人都坐拥宝库但往往不知珍惜,人生的幸福应向内寻求。若能向内寻求,自然会心平气和、渐行渐宽、日臻佳境。无论做事还是学习,都能持之以恒,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返璞归真,又何愁学业不成呢?在这种状态下,能时时呈现出最好的自己,找准人生定位,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理想,并为之奋力拼搏,决不至于陷入“唯分数论”的泥淖而一无所成。反之,一味向外寻求,只能是作茧自缚,得到越多,越迷失本真,最终不堪重负……
简而言之,“名校学渣”的自救之道关键在于明晰人生最本真的追求,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倘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内心又怎会不进入一种恬淡宁静的状态呢?无论是求学还是做事,静心足矣。
当然,“名校学渣”现象也值得视考上名校为唯一目标的父母师长们深刻自省。别再培养“只会学习、做题和考试”的孩子了,如果经历千辛万苦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却成了“学渣”甚至退学,又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