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年度督导工作已经拉开,年度督导有两种开展模式:管理和治理。管理是一元的、单向的;治理是多元利益主体围绕共同目标协调互动的过程。是继续沿用以往的套路,还是在“治理”上做文章,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做出选择。
对学校年度督导来说,目标是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利益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如果要将年度督导是协调互动的过程,那么就不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单一行动、一次行动。反思当下的年度督导,很显然是“一元管理”,而不是“综合治理”,必须予以纠正。
“综合治理”也是近几年国务院及教育部一系列有关教育政策文件中的关键词,基本涉及到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及难点问题。如何在年度督导中有效开展综合治理,值得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仔细考量。
为了不让年度督导沦为“一元管理”,需要建立管办评分离机制,引入多元评价。即通过自我评价、委托方(家长委员会)评价、顾客(学生)评价、行政主管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符合规定和程序产生的家长委员会评价和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评价——做到“教练员”和“裁判员”角色分离。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的当下,还可以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实行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实施网络匿名评价和“大数据”评价。网络匿名评价,即让学生、家长,甚至社区,参与对学校的考评。“大数据”评价,是在具备基本条件(如,学校办学治校数字化信息平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数字化平台)的前提下,进行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考评。
不能说采用问(问卷调查)、看(查阅材料)、听(听取汇报)、谈(座谈访谈)、测(测试测评)等方式起不到督导作用,只是这种年度督导模式因“一元管理”思维往往科学性不足。因此,年度督导何不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