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了看看碎石被火车碾压后的样子,湖北襄阳4名小学生竟通过铁路防护网排水沟钻入铁道线,将碎石放置在铁轨上,导致两列动车被迫紧急停车。其中一列动车车窗玻璃被弹起的碎石击中出现裂纹。(1月4日楚天都市报)
近期,关于“熊孩子”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熊孩子”惹的祸越来越多,已经到了非管不可、非教不行的地步。在笔者看来,教育“熊孩子”,要克服种种误区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家长要走出认识的误区。有的家长认为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做事有主见、有魄力、敢做敢为、敢于创新,长大后会很有出息,于是在生活中总是放纵“熊孩子”,甚至鼓励他们任性妄为。家长鼓励孩子大胆做事、有主见、保持好奇心没错,但做事必须要守规矩,讲公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教育不可少。
有些家长在孩子初次惹祸后总是说“孩子还小不懂事,懂事后就不会再惹祸了”。其实,这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家长不懂教育。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可忽略,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告诉孩子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并以身作则。
其次,要走出父母教育可替代的认知误区。一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精力有限,照顾孩子的物质生活还可以,但对孩子的精神关爱就显得有心无力了。父母虽然在假期或春节期间和孩子在一起,但因长期不见总觉得对孩子有亏欠,给予的尽是溺爱。即使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也因相处时间短暂难以进行系统教育。
第三,要走出“熊孩子”年龄小可以免责的误区。中国有句古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小孩子呢?但我们必须思考,一味对“熊孩子”姑息、迁就、免责,会不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在深圳“熊孩子”刮车事件中,某汽车维修公司愿意替“熊孩子”和家长承担全部车辆的维修费用,维修公司此举为“熊孩子”父母减轻了经济负担,减小了生活压力。但父母可能会抱着侥幸心理淡化“熊孩子”的惹祸行为,放松教育,导致“熊孩子”越来越肆意妄为。所以,一定要让“熊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四,对“熊孩子”的教育行为不要遮遮掩掩。趁孩子还小,应该尽早尽快纠正其不良行为。家长可以向教师或专家请教,还可以通过阅读家庭教育的书籍、文章获得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如果实在没有好办法,还可以把“熊孩子”送到工读学校,让孩子接受“特殊”教育,学会做人做事,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毕竟,“熊孩子”肆意妄为难以管教,“积习”严重,早下“猛药”,早些纠正坏习惯坏毛病,他们长大后才不会祸害家庭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