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问题教学”怎能停留在寻找标准答案的层面?

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写道:“智育的全部和唯一目的就是要养成细心、警觉和透彻的思维习惯。”美国教育部、美国教育协会等联合组建的“批判性思维共同体”网站上写道:“深入批判性思考的基础,对于过一种理性的有意义的人生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想找到问题的根本和理性的解决方法,那么批判性思维是极为关键的。毕竟,无论我们做什么,其质量都取决于我们思考的质量。”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是指在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时的合理的反思性思维,基本等同于理性思维。哈佛大学写作系主任詹姆斯·赫伦介绍说,写作课是所有哈佛学生进校后唯一的一门必修课,目的是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教学生如何就一个空泛的话题正确地提出问题,如何找到强有力的论据证明问题,如何清晰有效地和他人沟通,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我们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教育改革,课堂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如提问与回答问题次数明显增多,但这些问题大多是“重发问,轻疑难”。中文“问题”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提出的问题,另一层是存在尚未解决、有待探究的疑难。目前的“问题教学”就偏重发问,并且指向课本上的标准答案。《重庆晨报》有一篇报道说,重庆广益中学的历史老师和美国西部高中的历史老师开展了一次“教学比拼”,分别给两个班的同学上了一堂相同内容的世界历史课,内容是世界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广益中学的历史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有过哪几次不同的选择?三次不同的选择都是由同一机构作出的,是哪一机构?议会是个什么机构,在英国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而美国西部高中的历史老师整堂课主要与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为什么英国公民想要议会来掌权,而不是国王?什么是权利法案,为什么需要它?为什么权利法案对英国如此重要,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可以借鉴吗?

很明显,广益中学的这位历史老师的发问指向的不是有待探究的疑难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在书上寻找标准答案,美国西部高中老师的问题指向的是有待探究的疑难问题,引发的是一个思考过程,思考之前需要阅读大量资料。

我在多所中小学听过课,老师们所提问题大多与广益中学的历史老师类似,都可在书本上找到标准答案,所以我们的“问题教学”大多是为掌握信息服务的。这样的提问实际意义不大,学生会觉得还不如自己直接看课本,背课本。所以,学生们盛行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期中考试前,笔者工作的教学楼走廊里出现了不少女生,她们坐在小凳子上,手捧一本书或笔记本,口中念念有词,仔细一听,是在反复读一些“知识点”。想起前几天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的一部纪录片《高考》,镜头下,高中生们也是这样反复地读着什么,只是语速更为急促、迫切。我又找到一些到初中实习刚回来的学生核实,他们说,除了一些公开课,平时课堂教学主要就是讲重点,找重点,划重点,记重点,核心是背重点。就接触到的这些事例而言,我们当前教育的实际效果主要是培养信息的记忆者,这些信息大多空乏,除了考试,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交集不多。

教育的核心目的究竟是培养理性思考者,还是信息的记忆者?或者两者都不是?这涉及到教育的基本假设,即教育哲学。这些基本问题可以探讨,但很难有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在基本假设问题上需要信念。如果我们认为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理性思考者,包括教学生如何正确地提出问题,如何找到强有力的论据证明问题,如何清晰有效地表达思想。如果我们以此衡量当前的教育,就会发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层面  层面词条  停留  停留词条  答案  答案词条  寻找  寻找词条  标准  标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