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陪着孩子”并不等于“陪伴孩子”

前不久,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6年级一名老师微信转发了该校3年级学生小希的作文《爸爸看手机》,作文中的一段话引发了老师和家长的热议:“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一次调查显示,班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表示家长常常这样爱玩手机,忽视他们。(《重庆晚报》11月16日)

透过小学生稚嫩的笔触,我们一次又一次打捞孩子们“沉没的声音”。在小学生作文中,“低头族爸爸”“低头族妈妈”频繁出现,折射了年轻父母陷入网络依赖的尴尬现实。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和风险防范带来了诸多“后遗症”。

许多父母并不缺乏对子女的关爱,不过,他们只看重“陪着”却忽视“陪伴”。在“网络依赖症”的侵袭下,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投入了过度的时间,却忽视了现实世界的角色扮演。原本可以在爸爸妈妈那里找到温暖和安全感的孩子,却由于家长的疏忽和懈怠,让他们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诉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以网络为支撑的移动电子产品塑造了一个“第三空间”,用来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自我建构的需要。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人们的关系是平等、轻松的,没有反差鲜明的社会分层,没有五花八门的角色束缚,参与者可以把真正的自我释放出来。这种非功利性社会关系,正是人们所向往和喜欢的。

可是,一旦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就会让人们陷入“科技的樊笼”。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角力中,一些人宁可去体验“镜中我”,也不愿意去扮演“真我”,在时间分配上厚此薄彼,在角色转变上模糊不清,由“低头族”引发的家庭纠纷、社会冲突和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拯救“低头族爸爸”,既需要他们转变家庭观念及教育观念,在价值排序中将亲情互动置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也需要他们更多地从屏幕的禁锢中走出来,积极参与邻里互动、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等活动。只有内外结合、双管齐下,“低头族爸爸”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现实生活中,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护佑与关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孩子  孩子词条  陪伴  陪伴词条  等于  等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