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观察,教育界的“文山会海”又有了回潮的势头。表面上看,各种文件通知确实少了,但变相发文的却更多了,比如,有的通过研究班、研修班和专题培训班等改头,有的采用咨询、研讨、征求意见等方式换面,等等。
曾经听到一名中学校长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文件通知满天飞,事事都是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个个与学校和校长考核挂钩。还有许多文件通知要求学校必须提交有关文字材料,多的几千字,少的几百字。有的文件通知传达到学校时,留给学校的时间极少,甚至第二天就必须交材料,报信息,出名单,等等。穿好学校这“一根针”,是对校长能力的考验。
但是,基层学校校长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方面。对学校来说,“文山”导致的“千条线”不是有力的保障支持服务,而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教育部门的文件通知无法“瘦身”,“文山”岿然不倒?说到底,就是懒政,是行政能力不强的表现。文件通知的起草、报审、签发,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必须走完规定的程序。私以为,部分走程序的过程,其实是推卸责任的过程:谁签字谁负责,下级交给上级时心安理得,上级也有了将来如果出了问题把“板子”打在下级身上的机会。而如果哪位该签字的领导出差了,只得等领导回单位上班时签字,等待的时间长了,留给基层学校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层层转文件发通知,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向下级推卸责任,到了基层学校校长这里,无责任可推,其结果是校长们担责。这种风气的实质是,各级教育部门对基层教育教学工作的极端不负责任。
推倒“文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有担当,负起主体责任。要加强调研,将行政精力放在把脉诊断,精准施策上。要加强统筹,将“千条线”变为 “几条线”。要下移重心,简政放权,变推卸责任为层层负责。要让基层学校的校长们真正全身心扑在办学治校上,优化学校发展,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