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取材于“孩子举报家长”这一社会事件的高考书信写作,引来不少考生恶言相向。意在传递正确价值观的高考作文试题,却引来人肉搜索。这不禁让人困惑:取自现实的高考作文题到底“错”在哪?
首先,错在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把“议论文”当作标杆。一方面,议论文更容易写,不易离题,论点加论据(简单的模板),同样的素材可相互套用,稍加练习就能成文,这都是写议论文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能快速从议论文中看出一个人的阅读量和思想状态。但是,这本身就已违背了写作最初的目的。写作除了考察语言表达,更考察一个人对社会、对人生思考的深度。史事、时事背得滚瓜烂熟,随时可以搬到作文上,不见得对社会现象与各类观点做了思考。以往的高考试题,考生很容易从中提取观点,展开论述,但你要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们又没话说。
其次,错在考生早已习惯取自美文、古文的材料话题,“只读圣贤书”的备考日子里,又有谁会关注到社会上的事?只是,既然空泛地谈论一个观点都不难,为何不能就现实中的事论述?对发生在同一个时空的真人真事,不是应该更有感触吗?
此外,在信息化的今天,还要求以“书信”的格式写作。若我没记错,书信是小学的教学内容。时间隔得太久,而且平时没有用过,忘了也正常。但是,能忘吗?
可见,取自现实的高考作文题本身无错,错在平时教育与现实的脱节,错在学生缺少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