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教师继续教育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获得从事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课程理念后,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客观地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及其艰巨。一方面是因为理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地学习。另一方面,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如果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效果十分有限,那么,“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及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继续教育学分达不到要求的,将暂缓教师资格注册”的做法就毫无意义,也有失公平合理。
笔者多次参加过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很多继续教育的模式是专家讲座——这也是各地许多单位在教师继续教育时普遍采用的模式。采用的理由很简单,管理者认为专家是研究教育改革理论的权威人士,他们自然对新课程改革理解得更深刻,也就自然能够说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以及怎样搞好课程改革。
然而,专家讲座模式并不适合继续教育,此方法在工作中收效甚微——教师迫于完成学习课时不得不去,去了却难以投入学习,因为专家一般都在空中楼阁里自言自语,说的大都是空洞无物的理论,不会考虑如何用生动的事例引导大家参与讨论,也几乎不理会来自教师自身的问题,使得讲座成为专家向教师灌输理念的单调说教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很多专家都是脱离中小学教学情境的人,他们的理论知识主要来自于对书本的学习和思考,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太过于理性。比如,有些专家讲起美国教育理念头头是道,却不能联系某个受培训地区学校的实际,自然也就使受培训的教师感到陌生和疏远。正如我的一位同事所说,“专家讲座确实有理论水平,但也确实没有实际用处”。
教育管理者与其在如何督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上动脑筋,不如在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实用性上下功夫,不要把什么都拿来和教师管理捆绑。如何考核教师,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希望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把管理理念转变到依法治教、服务教师的治理理念上来,不要动辄用行政化思维管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