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湖南湘西某小学组织捐款,因未带6元捐款钱,十几个学生被老师拍视频发到家长群示众,并要求家长配合必须完成任务。有家长表示孩子忘记告诉自己,有些则是看到视频后尴尬捐款,并称献爱心变成强迫式很生气。事后拍摄视频老师已道歉。永顺县教体局回应称确有此事,已经对老师进行严厉批评教育,会走正规流程实事求是处理。(5月20日 澎湃新闻)
组织学生参加捐款活动,是爱的教育。无论捐多捐少,无论是否捐款,都是爱的体验,旨在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感受爱的氛围、了解爱的意义、掌握爱的方法,进而懂得爱、学会爱、奉献爱。
学生是否有爱心,是否捐款或捐款的数额不是唯一的标准和依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当是多元的。奉献爱的方式很多,不只是捐款。学生没有捐款,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是忘记带钱,或许家庭确实有困难。学生有难言之隐,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把自愿变成被自愿。
爱是教育的前提,是联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有爱,爱的教育才会精彩,才能够人人相传、代代相传。规定捐款数额,把没有捐款的学生拍成视频并发到家长群示众,要求家长配合完成任务,让爱的教育变了味、变了调。用道德绑架学生“献爱心”,强制学生捐款,是对学生缺乏关爱的表现,这不是爱的教育,而是爱的伤害,会给学生留下阴影,甚至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爱的涵义和爱的真谛。
没有捐款的学生,内心是复杂的,害怕鄙夷的眼神、嘲笑的话语,担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需要被关爱、被理解。老师当设身处地为没有捐款的学生着想,主动关注他们,关心他们,打消他们的顾虑。即便是学生因为没有爱心未捐款,教师也要用心暖心、用爱换爱,而不是强制其捐款。
毕淑敏在《母爱的级别》中写道:有人说,母爱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母爱是我们理解爱的最好的范本和老师。我以为,错。爱是需要学习的。需要钻研、需要切磋、需要反复实践、需要考验、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批评帮助、需要阅读、需要讨论、需要提高、需要顿悟……总之,是需要一切手段的打磨和精耕细作的艺术。
母爱需要学习,提升爱的级别;师爱也需要学习,提升爱的级别。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成为爱的使者,学生才能成为爱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