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到博物馆参观时,刚好遇见一个中小学生画展。那时候我还没有孩子,参观以后有些震惊,有些6岁孩子画的画美妙极了,我发自内心地自愧不如。再看看,8岁的、12岁的,个个画得出神入化、活龙活现。当时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现在的孩子都这么厉害了吗?
现在我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深深明白其中的道理。中小学比赛,大多是家长在比赛啊。我现在已经成了儿童画专家,凡是学校有绘画比赛,不管好坏,我总能给儿子画出一幅儿童画,算是完成了作业。哪有什么神童?是孩子的家长促成孩子成为了“神童”。六七岁孩子画的画大人都赶不上,获得一等奖,仔细分辨一下,真正是孩子自己作画的有多少呢?我的小儿子刚进入幼儿园中班,已经要参加绘画比赛了,4岁多的孩子,笔都不会拿,他照样要去画一幅迎接二十大的儿童画。怎么办呢?只能老爸上手了。获不获奖是一说,但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呀!还有一个家长,让我给他写了一篇作文,说是要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说实话,我是敢怒不敢言。因为有比赛,孩子的老师肯定是要组织学生参赛的。不让孩子参赛,孩子就是不上进、没能力,就成了班里的差生了。
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一个大家都熟视无睹、都心知肚明但没人敢说的现实,那就是:中小学竞赛真的能够赛出孩子的真实水平吗?答案是否定的。哪个比赛没有家长的全身心的帮助与参与呢?所以,中小学生的赛事,成了家长的比赛,成了老师们的比赛,而孩子则是观赛者。我常常想,当孩子手捧获奖证书的时候,他是高兴呢还是无奈呢?但毫无疑问,孩子捧着证书回来,老师是高兴的,家长是高兴的。老师高兴了,在班级里面大为表扬;家长高兴了,在亲朋面前大为炫耀。而内在真实的,都心中如明镜,只是看透不说透罢了。这样的竞赛还有什么意义呢?不但没有通过竞赛体现出孩子的真实能力,还通过比赛赛出了虚荣、赛出了虚伪、赛出了欺瞒、赛出了无奈。这样的比赛,不要也罢。
那么,中小学需不需要竞赛呢?当然是需要的。但一定要组织符合孩子年龄、能力特征的赛事。幼儿园、小学一二三年级举办书法比赛、书画比赛、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手工大赛等,就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特征,结果势必是家长动手。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负担。那么,举办赛事的单位,就要多花花心思研究一下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不能想当然地举行比赛。中小学校也要正确判断什么样的赛事可以参加,什么样的赛事有选择地参加,什么样的赛事可以不参加,不要为了学校荣誉,一有比赛一股脑所有班级都得参加,学校这样做也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中小学竞赛只是辅助育人的一种手段,真正的育人场所还是学校。希望有关部门也深入调研、深入思考,不要让竞赛活动成为“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