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1 日,江西宜春一位家长发布一则视频,家长表示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数一万粒米,全家出动和孩子一起在桌上认真数米。家长表示:不管老师会不会检查,但态度要端正。
有网友质疑,这样的作业的意义在哪里?就算让学生知道“粒粒皆辛苦”,也还有更好的方式。但更多网友为老师抱不平,明明是发散思维的问题,孩子不会变通,家长死脑筋帮忙,可谓自找苦吃。
事实上,“数米”作业并不罕见,很多学校都布置过,俨然已经是中小学创意作业的保留项目。比如,2018年9月6日,佛山某小学数学老师布置的四年级作业“数1亿粒米”还上了热搜,反对和支持的网友各执一词。老师出面解释,该班40多个同学中已有约10个同学完成了作业,孩子们还说玩得很开心。这10个同学都采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比如有的同学自己想出了用量杯量米,然后再去称的方法;有的同学则先用家里的小碗或牙签筒装一些米,然后数出有多少粒,再进行估算。“通过这个作业,孩子们可以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老师们却低估了家长们爱子心切、助子为乐的心态。
或许有人说,老师应该在家长群说明白,提醒家长这是创新作业。但是老师真这样做了,反而失去了考察孩子反应的意义。
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学科作业还是素质作业,家长应该做的是督促引导,而不是辅导甚至代劳。但长期以来,有些家长或者习惯了不征求孩子意见而强行给孩子辅导,或者妥协于孩子辅导的要求,或者因为孩子长时间做不完作业缺乏耐心而干脆代劳,甚至还发生了一个个因为吼娃而带来的“工伤”事故。就在10月12日,“家长辅导作业把自己打骨折”的新闻还登上热搜。
对孩子来说,因为不会而完不成作业不要紧,可以第二天在学校问老师。如果孩子不愿天天问老师,也可以倒逼孩子提高上课听讲效率。但是,有些家长或为了让孩子在学校更有面子,或抱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心态,把辅导孩子当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事实一再证明,绝大多数是得不偿失。
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中小学课业压力已经显著降低。而随着教育评价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在提高,各学校老师更加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面对这样的作业,家长没有必要手把手辅导孩子,除了适时引导和启发,更需要做的是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布置数1万粒米,既是给孩子的思考题,也是给家长布置的一道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