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11日就《“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指出,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教师流动手续,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初衷是好的,但仅靠一纸禁令恐怕并不能从根上规避薄弱地区、县中的优秀校长和教师被抢挖的风险。解决这一问题,还需综合施策。
一是因地制宜,切实改善薄弱地区、县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力量全面提升包括优秀教师在内的教师工资水平。如果做不到待遇留人,可以在住房、医疗等方面出台政策,切实增强薄弱地区、县中师资的获得感、归属感。另外,还要为教师师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切实尊重他们的奉献和付出,释放他们的能量和光彩。
二是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切实推动教师轮岗交流。早在2014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有人质疑其“流放”“折腾”。要进一步推进改革,需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消除行政不当干预和人为干扰,促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让发达地区、城区学校的教师和薄弱地区、县中的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
三是加快薄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教师安心从教夯实地基。薄弱地区的教育薄弱,根在经济发展落后。虽然也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教育先进的个案,但整体而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对教育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而是整个政府乃至全社会的事。要想培养和留住薄弱地区的优质师资,进而提升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光靠禁止发达地区抢挖不行,单方面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也不行。唯有推动薄弱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发展,才能为当地教育发展提供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