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校园任务突击为哪般

4月23日,接一学生征文通知,主题为《讲给青少年的党史》读后感。这是中小学读书工作系列活动之一,至于是什么时候发给学生看的,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并不知情。我赶紧把书找来给学生看,为读后感撰写做准备,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通知要求26日上交作品,短短两天时间,如何发动更多学生参与并遴选出最优作品上交?

类似的校园任务不在少数,如评优评先上报、活动资料上交,短则一两天,长则一两周,在本学期就接到过多次。在“与学校绩效考核挂钩”的威逼下,任务往往能突击完成,但也仅仅是完成,不能发挥活动的最大功效,还会衍生出新的问题。

首先,突击完成的校园任务往往质量不高。以本次读书征文为例,学生书都没读过,让其从何处下笔?只好来个快餐式阅读,从网络了解书本大概内容,择一两点应付。同时,老师也没读,指导也就等于零,或者仅停留在技法上。将个别学生的个别作品上交,给本该意义深远的读书活动画上了句号,活动完全流于形式。

其次,突击校园任务,冲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需突击完成的任务便是“重”与“急”的事。将临时事务放在优先处理位置,日常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学业辅导就得靠边靠后。对于参与任务突击的学生而言,势必也要挤占掉正常的听课作业与复习当天功课的时间,以放弃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为代价,未免得不偿失。

再次,经常性突击校园任务,加重了学校与一线教师的焦虑。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突击性任务就是平地一声雷,时不时给按部就班的工作制造点“惊喜”。于是,学校管理者怕接上级领导的电话,一线老师怕接工作群里的通知,休息时间也不时翻看群消息,以免漏掉临时通知,耽误紧急任务,绷紧的弦因经常性的突击任务再度紧张,平添工作焦虑。

如此多的校园任务需要突击完成,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细究原因,既有上级部门临时决策、中途部署工作的原因,还有各级部门传达不畅的因素,也不排除学校与教师临时抱佛脚的工作态度使然。基于此,我认为要从三方面加以改进。

各级各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活动。比如,校园上半年有艺术节,下半年有科技节,课堂评优两年一届,这些都是常规安排,学校与老师都会早早准备,不必临时突击。但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此时就应该早出方案,留足时间,让学校与师生充分准备,然后再进入成果收集与评选阶段。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接到上级活动通知后要早内化、早部署、早传达,不让接收到的通知在邮箱或文件堆里睡大觉。如此,在时间节点到来之前收集作品与成果才更有底气。

学校与教师也要未雨绸缪。平时在校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树立成果意识,将上级安排的任务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适时完成。对于临时工作,确属增负任务,要大胆说“不”;如属正常工作,则应不推诿,整合消化,早行动。

总之,校园突击任务影响的不只是基层学校与教师,还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希望自上而下引起重视,并逐步让其变成历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校园任务突击为哪般  哪般  哪般词条  突击  突击词条  任务  任务词条  校园  校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