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淮南一中学家长吐槽被要求到校看3个半小时晚自习。对此,学校回应称,学校没有要求家长参与看晚自习,学校不主张这样做,可能是家委会出面要求的。淮南市教体局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淮南市教体局没有任何文件要求请各校组织或者安排家长管理晚自习,也没有在工作群发出这样的要求。由于目前此事引起了社会关注,校方表示会考虑这件事是否继续进行,将开会讨论。(10月10日 大皖新闻)
家长轮流到校看管晚自习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还是家校共育的边界问题。有观点认为,家长看晚自习,有助于了解自家孩子的情况,熟悉学校的教育环境,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实现协同育人。但更多的家长则认为,这种形式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超越了家长的职责范畴,借助家长委员会的名义捆绑家长的做法让一些家长敢怒不敢言。
2022年,《家庭教育法》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在全员育人、协同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应该履行教育职责,加强与学校的有效沟通与配合,但不是无条件顺从学校的各项要求。
一些学校打着家校共育的旗号,以家委会的名义,实施学校不宜组织或政策不允许实施的行为。只要学校要求,家委会出面,无论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愿意不愿意,出于一切为了孩子的考虑,家长都会有所顾忌,即使满心不满,也只能私下发发牢骚。如此家校共育偏离了理性轨道,难以形成合力。
家校共育的基础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损家长利益和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无论家长是否同意,都应令行禁止。组织晚自习属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看管晚自习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看管晚自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家长专业知识能力缺失,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同理,要求家长在家批改作业的做法也超越了家校共育的边界。
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但要厘清彼此的责任,明确各自边界。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综合育人的功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