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当下的父母,文化素质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通过不同渠道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在潜意识里也都知道应该尊重和信任孩子

但当孩子特别顽劣不听话时,很多父母还是会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惩罚孩子。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熟悉并潜意识接受了父母运用惩罚的教育方式,要让我们放弃从小耳濡目染的东西实属不易。在最初运用惩罚时,的确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会发现惩罚越来越不好用,甚至还会让孩子更逆反更难管。

首先,惩罚对于被罚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负面刺激,它最初具有的那种震慑力会随着惩罚次数的增加而减弱。另外,还有一点是很多父母没意识到的: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孩子会认为“惩罚”可以抵消自己的“罪行”,继而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断用各种行为触发父母惩罚的孩子,心里有一个背负罪恶的秘密——用父母的惩罚来清洗自己的罪恶。

看来,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让孩子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我们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既然惩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比“惩罚”更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01  

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有位妈妈说儿子很喜欢跟她去超市购物,但儿子一进到超市就去货架上乱拿东西,并且扔得到处都是,妈妈很生气。下次儿子又想跟妈妈一起去超市时,妈妈断然拒绝了。儿子意识到是因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才遭到妈妈的拒绝,儿子向妈妈保证以后进到超市不乱拿东西,也不乱扔东西了,妈妈这才同意让儿子和她一起去。这就是一个承受自然后果的例子,其中一个自然后果是: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将会让遭到父母的拒绝。

还有一个自然后果是:父母还允许孩子去做,但必须要孩子作出承诺,保证不再发生类似情况。父母不必对孩子采取什么行动,父母的真实反应比惩罚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

  0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当父母回到家里,发现孩子把洗衣粉倒在地板上和沙发上玩。看到这乱七八糟的屋子,家长可以大声地说:“洗衣粉撒得满屋都是,我非常生气!”父母切记不能攻击孩子的人格,不能说:“你真是个烦人的孩子!”孩子需要在一定阶段感受我们的拒绝,但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的话,孩子会感到所犯的错误让他不再被爱,或者被蔑视,那么我们就在滥用做家长的权利,并有可能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中掺杂了过多的负疚感和嫌弃自我的成分。所以当我们在“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之后,要告诉孩子该怎样修正他的错误。他们经历了自责之后,还要有机会能恢复原来的自信,重新看到自己是个受尊重、负责任的家庭一员。

在面对刚才的情景时,父母可以说:“洗衣粉不是用来玩的,快去拿东西来清理,别弄得整个屋子都是。”父母这样的表达是在对孩子说:“我不喜欢你做的,我希望你多加注意。”我们期待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当他做了后悔的事情,他能去反思:“我能做什么事情可以改正我的错误,把过失弥补回来。”而不是“我做的事情证明我毫无价值,该受惩罚”。

  03  

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问题发生时,家长先不要急着去批评和指责孩子,也不要直接给孩子提建议,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步:家长要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家长要真正地理解孩子,并与孩子产生“共情”,也就是从心理上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第二步: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法,家长此时对孩子的建议不能去评论和否定,一定让孩子畅所欲言。

第三步:找出父母和孩子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坚持实施。

以上三步看起来并不难,很容易操作。但最难的是父母转变自己的态度,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个“问题”来纠正,同时,也要放弃“成年人总有正确答案”的想法。父母要坚信如果肯花时间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分享彼此的真实感受,我们一定会和孩子一起想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以上方法的目的都在于培养孩子内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励以及主观能动性。所有方法都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前提,让孩子真正意识到他们不是受害者,而是和父母一样平等的个体。父母在真正地教给孩子如何去面对错误,如何去解决问题。相信这些方法会比“惩罚”更有效,也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

马凤梅

已帮助过

1520人

入驻年限

5.3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词条  惩罚  惩罚词条  有效  有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