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年的心理工作中,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是,心理问题越来越年轻化,未成年心理问题比例越来越高。
10年前,很多普通百姓不知道心理咨询为何物,更没意识到心理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7年前,心理健康逐渐进入寻常百姓视野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心理帮扶。
3年前,心理咨询需求开始暴发,各种心理问题呈百位千位增长。
几年前,寻求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并不多见;而近几年,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暴露在家长和学校面前,以致于学校开始强制配备心理辅导师资,特别是专职心理老师。
01:
孩子的抑郁之花,总在无意间绽放
在我的咨询师主页上,每次看到孩子的留言,我都会心里一紧,心想又是一个需要帮扶的孩子:
有的留言说,我是一名学生,我经常上课时很压抑,什么也听不进去,甚至有厌学心理。而平常,我也有时候会很压抑,有时候家人和我说话,我会很暴躁,很急。经常晚上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哭,甚至有想过自杀或者自残,但是最终考虑家人都没有做……有时候朋友心情不好,我会安慰她们,会帮她们调整情绪。这是一个多么乖的孩子,但自己还有自残倾向!
有的说,年龄16,女,高中,在去年确诊为中度抑郁症,然后最近老是脑补死去的人的画面,这些画面包括一些自己看见的,还有一些自己想象的……
有的说,我今年18了,这种情况两年前就有了,因为当时我学习不好但又无法改变,心里就难受,到了高三就更严重;因为疫情,我开始网课,我以为我的学习有救了,所以决定复读一年,可还会抑郁。
有的说,我跟陌生人讲话会紧张脸红出汗,被别人讨论会躲避,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而且有时候心里会非常痛苦,自卑。
有的留言,我13岁,每天都精神恍惚,上课的时候就经常拿刀片割手,但不敢和父母说。
有的说,晚上心情不好有点想哭,但是哭不出来,今年15岁,初三。
……
在一些心理平台,总是收到一些求助的留言信息。这些孩子没有经济能力,无法付费完成心理咨询,有的学校心理师资有限,转而求助这些心理平台。
看见这些信息,我似乎看到他们渴望温暖的双眼,本该青春靓丽、大方闪烁,却那么无助,甚至失神……
我问求助的孩子,你爸妈知道吗?他们说,不知道。
我说,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吗?
孩子反馈说,“不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很忙”,
有的说,爸妈不会相信的,一个小屁孩有什么想不开的?!
有的说,爸妈会生气的,我不想让他们生气。
甚至有的说,他们没时间管我,天天打麻将!
心理学副教授徐凯文说:“你们用焦虑养出来的娃,最后都送到我这里了。”
以北大为例,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作为让国人傲娇的北大,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我们看一下中国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中国人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病率之前是0.05%,现在是6%,12年的时间增加了120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20年后已经达到了17.5%,1000个人有180人需要去看心理或精神科。这种爆炸式的增长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此发文,我只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到这些孩子,但这样的工作并不是哪个个人能做到的,而应该由社会、学校,特别是家庭来做到。家有少儿的家长,请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02:
孩子们的焦虑,到底谁来负责?
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低龄化,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物质化,精神引导越来越稀缺。家庭走向小康,但心理并未走向小康,还处于“脱贫”阶段。
焦虑的社会培育了焦虑的家长,家长越来越快的焦虑的脚步催生了焦虑的灵魂。我们停不下来思考,停不下来好好陪护我们的孩子,倾听我们的孩子。在家长眼中,我给你吃穿用住了,哪来那么多的心理问题,我还心理问题呢?
是的,家长病了,孩子才病。
家长需要看心理,把自己调节好,这是第一步。
孩子发出的“我想自残、自杀”之样的呼救,家长们就真的可以忽视了吗?
当孩子说“我想自残、自杀”,他是对人生有多么的失望,多么的无助,多么的痛苦?
当孩子说“我不敢告诉父母”时,我们又看到这是一个多么懂事、不想让家人产生负担的孩子啊,以致于这个时候了仍然不想告诉父母。因为,曾经孩子求助过,但每次发出求救,都带着失望的眼神而回,下次,只好不告诉了!
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都是一个天使。他们带着阳光带着热情成长,但走着走着,就迷失了,就找不到自己了。
面对高考指挥棒,面对成堆的作业,面对司空见惯的题海战术,面对父母每天的作业盘问,面对学不完的补习班,而没有对孩子生活的关心,没有对孩子未来的梦想的探讨,没有畅快欢笑的轻松一刻,这样的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曾经有个周末,我接孩子放学,回来的路上,我们邀请一个同路的同学周末来家里玩。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同学眼泪“哗”地滚了下来,她说,我的周末比平时还忙,都是我妈报的兴趣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
看着孩子,作为咨询师的我,本能地心疼。小小年纪,本该开心度过每个周末,但在她的人生里,却过早地失去了!
凡是被压抑的,就会被反扑。心理研究表明,越是成长被压抑的孩子,青春期的早恋就越可能发生。与其说孩子需要从被压抑的氛围中成长自己、表达自己,还不如说她需要一个突破呼吸的罅隙。
03:
做合格的家长,为孩子前行“导航”
当孩子在青春期,有情感迷失或困惑时,家长是否能及时为孩子“导航”?
青春期的孩子,对情感对爱情对性懵懂、好奇,难免不小心陷入。这时的他们是需要帮助的,但大多时候多数的家长却是粗暴对待的。
她是一个初三的女孩,和一个喜欢的男生踏入“爱河”。妈妈知道后,劈头盖脸地骂她不知羞耻。她说那一刻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位妈妈并没有科学的引导理念,只是激起了她早年的被父亲责骂的反应,而她此时把曾经遭受的侮辱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女儿。她心想,你怎么能像我当年那样,那是件多么让人不耻的事?!
你欠下孩子的,孩子终究会要回,也许向父母,也许向社会,也许向她的伴侣。
她是一个高二的女生,长得乖巧懂事,但内心的自我却是支离破碎的。父母在她2岁的时候离异,各自有了新家庭,而因为是女孩,被送到偏远的外婆家养大。她自卑、敏感、自我怀疑,成长过程中一边愤怒着,一边无力着,一边迷惘着。由于缺爱缺少家人的认可、肯定,造成她的极度不自信,尽管学习成绩优秀,但内在的弱小却是如影随形。
由于缺爱,会造成一个人的低自尊,无法形成健康的自恋,所以,不管以后怎么成长,都可能很难修复那缺损的一角,自卑、敏感特质就这样形成了。
面对人际关系,面对感情、伴侣,一旦出现关系破损,她会不由自主地想:是我的“不好”造成的我们关系的破裂。而不会站在更宏观更高的位置思考这事的前后过程、更客观的可能性。
她无法理所当然地争取自己的权益。因为自我破碎,而形成对人际关系的被迫害焦虑,因而讨好他人,形成讨好人格。
每个看似光鲜靓丽的灵魂,背后都可能千疮百孔。
只是有的已经在修炼,有的还在原地。
他是个老板,管理着一二百号人。在咨询中,他说他的苦恼是尽管很努力,但总是挣不到钱,别人借了他的钱,总是不敢叫他偿还。他说,要人还钱,即使逾期很久,总是难以开口,怕破坏关系,他不想做主动破坏关系的那个人。这是典型的人际关系焦虑问题。如果他是个有着良好的健康自恋者,那么,他完全有理由去开口要对方还钱。他借给对方的钱,对方还钱,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为什么不能开口?
因为内心有个弱小的自我、无力的自我、害怕的自我、关系迫害的自我。
追根溯源,发现他的童年千疮百孔,父母离婚,由焦虑而强势的母亲带大。由于家庭不完整,导致经常被同学嘲笑,而母亲却骂他不争气,并把对丈夫的恨发泄到他身上。
他说,当他被同学侮辱、嘲笑时,想到了自杀。那时,县城的火车刚通车,他真想卧轨,与青山为伴!
这又是一个多么糟糕的原生家庭!
这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心疼的少年!
世界上所有的职业,都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唯有做父母不用培训,只要有生育功能,就会成为父母。岂不知,养育一个孩子,最需要的心理知识、起码的心理素养,却是最欠缺的。
最好的,是在婚前修一修心理课,修一修关于怀孕、关于育儿、关于儿童成长、儿童青少年心理的课。
是的。非常有必要。
作者简介:
刘月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6975人
入驻年限
6.9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