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中国网通是如何实现审计"零缺陷"的? 5月31日,在外部审计师的专门报告中,中国网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财务报告的内控审计出现“零缺陷”的测试结果,这意味着中国网通成功过关美国《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成为率先通过该条款的中国电信运营商。
《萨班斯法案》也被称为“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通过提高公司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目前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包括在美国注册的上市公司和外国注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必须遵守该法案。
404条款是《萨班斯法案》的精髓,也是外国公司迈入美国股市的“高门槛”。其要求可谓苛刻:所有在美国上市企业,公司管理层每年需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评估报告,并要求独立外部审计师对管理层的报告发表声明,其内容包括建立和维护有效内部控制的责任声明、内部控制评估标准、管理层评估结论和外部审计师意见等。其结果是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自7月起开始执行该法案。11个月的时间,其一的中国网通便实现了“零缺陷”的完美结果。
这不仅得益于网通确立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四项结合”的指导原则和“三步走”的实施步骤,也是网通将更多科学模式导入企业管理中的合力之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方式是,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和完善了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以下将要讲述的故事,就是中国网通在发展这一模式过程中历经的种种难关与解决之道。
无法逆转的固网衰退
实行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网通有其特殊的历史与环境背景。
5月,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在原中国电信集团所属10省(区、市)电信公司、原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原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组建而成。11月,中国网通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
成功的喜悦与兴奋还未消退,管理者们已经感受到来自国内与国际的压力。
【财务审计】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在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即:金审工程)范围后,在署党组的领导下,在署计算机技术中心和审计系统广大干部的辛勤努力下,有了较快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审计业务软件开发应用中也有了较快发展。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程。
一、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有些审计机关对计算机审计在部分领域(如,金融系统)实施情况期望值偏高,在某些审计环节不切合实际,过多地强调应用计算机审计手段,重设备配置,对审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忽视了改革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没有真正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改进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其结果导致部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效益低下基础上的,使得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
二、高投放与低产出共存,审计成本不断攀升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是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益却不高,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资料的整理、归纳,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三、审计业务与信息化发展的不一致
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水平不匹配,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审计干部仅满足于办公需要。而在审计过程中,由于要求不到位,软件开发滞后等原因,没有真正应用起来;还有部分人员把传统的手工作搬到计算机上操作后,不愿在审计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如:审计前期工作和审计后期的资料库建设等业务,不仅需要收集资料很多,而且烦琐,工作强度大,花费时间多。另一方面由于审计业务量逐渐加大,而计算机中可利用的资料种类、数量和质量不高,如审计法规检索,利用率低,缺乏可靠的执法和决策支持。
四、设备闲置与紧缺现象并存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完整系统,尽管审计署近几年来制定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但由于在审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各行其是,开发了一些相互独立的审计软件。由于信息没有共享,缺乏沟通,各单位采用的审计软件没有统一,造成各应用单位自成体系,重复投资开发,设备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五、人才短缺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审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是在审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虽然审计系统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竞争上岗”、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审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有些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在职人员总数的5%左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应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还不熟练。因而审计系统计算机人材缺乏的问题,也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六、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
一是在金融、海关、税务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内,由于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较这些部门开发较晚,以及其他原因,使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难于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二是在涉及农业、基本建设等领域又由于对象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审计事业的兴衰,体现着我国审计事业发展水平。为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
几年来,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手段,主动和被动的提高了审计干部对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作用的认识程度,但这种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上。从目前国际和国内各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程度来看,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势必也要面临一个速发展的时期,才能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实现审计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二)必须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所突破。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用计算机知识武装广大审计干部的头脑。首先要拓宽育人、用人视野,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其次要在抓好业务骨干培训的同时,继续抓好重点计算机知识培训,要完善培训制度,加强与审计业务和专业软件相关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中的科技含量,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三)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创新与审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部分审计机关中还存在着一种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简单模糊认识。工作中片面的要求在所有工作场合都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将其作为一种内部考核形式固定下来,造成审计现场计算机审计“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也要上”的局面。曲解了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因此,要改变目前计算机审计的考核方式,根据各专业处所管辖待业的信息化程度和特点,以及处内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的构成情况,整合人力资源,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安排考核内容,将压力变为动力,更好地推进本部门、本单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中国职业经理人为您推荐更多资讯板块:人力资源师 领导力培训 管理者 经营管理 个人提升 职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