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如此,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选择集权还是分权并没有那么容易。现在很多财务专家认为选择集权,对于企业来说是无可非议的。因为集权从公司的宏观上来讲,企业财务资源可以在领导层的监管下得到最好的大方向的调控,使资源更合理配置。而另一方面企业领导人也会认为,如此一来会挡住公司那些心术不正者的窃财机会。我们可以就此讲一些实际的例子。两年前我们到湖北化工去考察,它有30多个子公司,每一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的财务、会计,财务都有财权,都是独立的账户。结果因为每一个分支企业都有财权,加之公司管理机制的混乱,公司整体费用长年居高不下,利润都被庞大的分支机构稀释掉了。结果老板一气之下,一夜之间撤掉了所有的子公司财权,财务工作由母公司统一管理。所有的会计全部收回母公司。
签单的权利只有一个人,就是他自己。32个子公司都在一个城市,一个人签单当然可以。但问题是他每天都必须花费4个-6个小时来签单。加上各部门的审核时间,会计现金支取时间,费用申请往往历时会有四五天之久。同时还存在一个非常通常的问题,由于老板不可能事事亲力,所以他对于一些费用使用的必要性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当然这是老板的功能之一,但是由于老板前沿信息、临场经验等的缺乏,他个人的一些判断难免偏颇,这就导致一些极好的生意机会由此丧失了。而且如果每一个费用申请都是在四五天之后安排,肯定会影响业务的进展。何况在这样一个高度集权的状态下,一个经理人不得不用全部的精力,甚至是120%的精力来管理财务。
他自己也失去了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公司状况的机会。所以通过这种高度集权的形式,想要实现企业分散管理所带来的对企业整体效益的发展是非常有限制的。但是另外一个例子恰恰是联想集团,联想长期以来所有的资金都是由总部管理,集权的结果是所有资金的协同状况总部都了如指掌,所有资金在干什么领导都知道。
但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股东(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财富管理的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在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以便合理满足各个利益集团的要求。”笔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是股东(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但是二者并不同一。
实际上,这里的企业价值是以股东(所有者)价值为主体的,应是多方利益主体价值的总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考虑了除股东以外的各相关利益主体,使企业总价值更大,这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因而更具合理性。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企业是不可能为全体利益相关者或当事人的利益服务的。在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企业改革中,认识到这一点更为重要。应该说,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人,经济效益是其考虑的重点,但这并不排除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尽管承担这部分责任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另外一部分社会责任则是企业为了更好地树立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而承担的,这实际上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需要。在现阶段,我国的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企业办社会的情况,因而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非常之多,但其中有些利益主体的要求是不应该包括在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的。
例如,正常的富余人员下岗分流是为了减轻企业的包袱,提高企业效益,因此下岗人员尽管作为相关利益主体有工作的要求,但这并不属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范畴。其要求应由企业之外的企业保障体系来满足,可见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需要有准确的把握。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受到股东(所有者)对财务目标认识这个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政策法规、经济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由于企业是属于股东(所有者)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所有者)或是其代表确立的。
在这种情况下,当市场环境有利于该投资项目时,企业执行这个看涨期权——投资于该项目后,它便获得了以后获取更大投资收益的权利,当市场环境不利于该投资项目时,企业可以不执行这个看涨期权——不投资于该项目,那么企业损失的只是获取上述特殊资源所付出的代价。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某些投资项目需要进行部分先期投资,或者企业为了谨慎起见,先进行小规模的投资,待获取有关该项目的更多的信息后再做出是否进一步投资的决策。在先期投资完成之后,企业同样会拥有对该项目的看涨期权:先期投资的投资额相当于该期权的期权费,而进一步的投资额则相当于该期权的执行价格,自先期投资完成至进一步投资决策做出之日即为该期权的有效期。
由此可见,在企业投资决策管理的项目中大部分都具有期权的特征,那么企业在进行相关项目的投资管理决策分析中,就不能仅仅以项目的净现值作为决策的依据,还要考虑这个项目是否具有期权的性质。在隐含有期权的项目决策中,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就不应仅仅要求净现值大于零,而是应进一步要求项目的净现值要大于其所隐含的期权的价值: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企业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丧失了有利的投资时机和因此而可能占有的市场份额。企业筹资决策管理中的期权特征分析从企业筹资来源分析,其资本可以分为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
以期权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筹资活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筹资方式都包括某种形式的期权或者是期权的组合——企业的权益资本可看作是基于企业价值的看涨期权,而债务资本则是基于企业价值的看跌期权。对于企业的所有者而言,他们是一个基于企业价值的看涨期权的买方,也就是说,他们持有一个以企业价值为标的物的看涨期权,其约定价格为债务的本息之和,到期时间为债务的到期时间。
投资组合的风险一般通过该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进行估量。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投资组合总体的风险程度(以投资组合标准差反映)取决于三个因素:每一证券的标准差,每一对证券的相关性(以协方差表示)和对每一证券的投资额。随着组合中证券数目的增加,协方差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标准差的作用越来越小。故在进行投资组合决策时,必须考虑所选单个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夏普教授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大大简化了上述估量投资组合风险并据以选择有效投资组合的程序(William F.Sharpe 1963)。投资组合的关键则在于投资者应根据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担的风险水平,去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确定各项目所占的比例。这将是投资决策所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决策系根据投资风险与期望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从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案。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1)合理预期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2)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根据总杠杆、经营杠杆和筹资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认为,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可在一定水平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较高的融资组合方式,但经营风险很高的企业则宜在较低的程度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有限的融资组合,从而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3)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
(4)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
(5)积极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企业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投资,都会面临能否收回投资本金及其收益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