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车辆安全性,是丰田给自己定的无止境的目标。为了保证车辆全方位的安全性能,丰田制定了全球领先的安全标准———GOA,并在充分调查、研究实际事故及受伤状况的基础上,通过碰撞模拟及每年1000辆以上的碰撞试验,不断开发更加安全的车身构造和乘员保护装置。在中国,CROWN皇冠、CAMRY凯美瑞先后荣膺C-NCAP的五星级安全评价。
除了自己生产安全车,丰田还把安全意识的普及作为自己的责任。2007年在上海市举办了交通安全体验活动,这是丰田首次在中国举办该活动。该活动与上海交通安全宣传日活动相结合,目的是让更多人参与并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尤其是保护老人及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意识,在为期2天的活动期间共有超过3000名市民参与体验。
在培养人才方面,除了员工内部的培训以外,丰田首次向社会公开该培训课程,同时也是中国教育部近年来首次在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引入世界著名企业培训课程。丰田不仅提供教材,还提供合计1亿日元的奖学金以及价值5000万日元的教具车辆及零件总成等相关教学设备。
丰田在辽宁金杯的项目,截至2007年底,共培养出了8800多名优秀中高级技能人才,大部分被大中型国有企业、国外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录用,成为奋战在中国汽车产业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培训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已经和100多个企业单位建立了接收毕业生及订单式教育的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8.1%,因而被誉为“高级蓝领的摇篮”,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对家境清寒的大学生所实施的“丰田助学基金”项目周期为2006年—2010年,2007年共投入200万元(项目预计共投入2000万元),该项目将为中西部20所高校中家境清寒、品学兼优的学子提供助学金,协助他们专心致力于学业的精进和能力的提升。
扬起人才之帆
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领军人物的智慧和韬略,他有多高的谋略,就会思考多大的问题;他有多大的胸怀,就会干多大的事业;他有多高的追求,就能实现多大的目标;他有多大的动力,就能产生多快的速度。注重人才是我成就事业的秘诀。企业如同一条船,而人才就是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第一资源。积极打造一个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经营团队,兢兢业业的高素质科技队伍,敬业爱岗的员工队伍,是永兴快速发展不竭的动力。
回首7年发展历程,永兴是在资金、人才、技术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我认准了人才兴企这条路,行业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谁抓住了人才这个根本,谁就占领了制高点,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牛耳。所以公司不惜重金,近几年每年都要投入二三百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创造了企业快速发展所拥有的人才优势。
企业发展的初期,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开发新产品,资金十分紧张,是否要投资引进人才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抉择,但企业毫不犹豫地投入重金,分别从上海宝钢等全国各地引进了20多位中高级技术人才,吸收大中专毕业生近百人,形成了较强的生产和研发优势。
对于人才,我有自己的理念,人才是商战取胜的法宝,适用即是人才,用得好就是人才。我的理念就是,不引进不行,全引进也不行。所以,永兴特钢选择了外聘专家、内选骨干、扎根本土,“外援军”和“子弟兵”相结合的人才策略。
“十请高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就是永兴人才战略演绎的开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诚,原是国企大厂的不锈钢专家、上海市劳模,在行业内有着极高的威望。为了请到他,我十顾“茅庐”,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在无数次赶赴上海的奔波中、在无数次恳切求贤之中深深地感动了对方,终于把他请到企业。事实也证明,科技带头人可以起到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我还坚持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抓,公司专门制定职工教育制度和培训计划,规定每个员工每年必须有受教育培训时间,对重要和关键岗位员工实施知识更新计划,加快关键岗位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派出去,全脱产入高等学校学习,同时请进来,请有关专家上课指导,对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培训。已有几十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员分别从全国各高等学校学成回公司。
2005年,企业就花了40万元聘请专家,在公司举办中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2006年投入80多万元,对班组长以上各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进行提升培训,并外派8位员工到安徽工业大学进行历时3年时间的学习深造,至今外派各类人员外出培训已达到250多人,占员工总数40%,使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公司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技术、管理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和团体。在打造学习型企业过程中,我本人也通过不断学习,先后取得了复旦大学本科、南哥伦比亚大学MBA硕士学位,不仅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出类拔萃的行业专家、管理专家、高级经济师,更完成了一名企业家应该经受的磨砺。
目前在永兴特钢600多名员工中,拥有国家级技术专家2名、高级工程师8名,中级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5%,而初级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工在企业也已经比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