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有人宁愿加班也不想去参加公司年会? 管理者对员工的刺激,不是制造紧张,更不是施加压力

为什么有人宁愿加班也不想去参加公司年会?

又到年底,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里或多或少的,都有被年会刷屏吧?

有的年会去了巴厘岛,有的年会是在高档的大酒店,有的年会奖品诱人。

表面上看,年会是一年一度吃吃喝喝、看看节目、抽抽奖、抢抢红包的盛会,对大多数人而言,年会都是值得期待的时刻。可其实暗地里,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想方设法的躲避年会。为什么有人宁愿加班也不想去参加公司年会?

前几天在一个HR交流群里,就看到有HR在吐槽:筹备了一个多月的年会,眼看就要如期举行了,却几乎每天都有员工来私下问我,能不能不参加年会

这样的吐槽并非个例。作为行政人事的负责人,其实我每年也都能收到很多这样的私信。他们从不直接说不想参加年会,而是找很多理由,有的身体不舒服,有的要早点回家陪对象,有的甚至豁出去了,干脆说活没干完,要留公司加班。

很显然,不管什么样的理由,这些员工真正的目的,都只不过是想躲避年会

01员工躲避年会的原因

员工不想参加年会的原因,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年会本身缺少吸引力。很多公司的年会,都是固定流程,比如节目表演、抽奖、领导致辞、吃饭、抢红包。这样的流程不能说不好,只是是公司人多,就会众口难调。于是在有的人看来,公司的年会实际上就是,节目看得尴尬,抽奖跟自己无缘,领导致辞是一贯的画大饼,红包从来没抢到过,这样的年会有什么好参加的。

而再差一点的年会,甚至还会有一些低俗的环节,自然就会让很多人心生厌恶。

二是强制参与,无法躲避。很多员工其实并不是真的讨厌年会本身,而是讨厌强制参与,甚至一定要出节目。作为组织策划年会的部门,虽然每年的年会,我们自己硬着头皮就承担了一半的节目,可还是少不了去各个部门求人。

强制参加就让很多员工反感了,排练节目还要占用下班的时间,站在他们的角度,排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是年会上复杂的员工关系。时至今日,很多年会早已不是单纯的年会了。下属要给领导敬酒,老板要抓住员工人心,兄弟部门还要搞好关系,就算同桌不认识的同事也要努力的尬聊。

如果遇上一场这样的年会,还能安安静静吃饭的,怕是也只有刚毕业的小萌新了。

因为这些原因,很多人躲避年会,也就不难理解了。

02被过度污名化的年会

很多人对年会印象不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近年来,年会被过度的污名化了。

只要在网上搜索奇葩年会,就可以看到很多新闻。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几家互联网大公司的年会,几年来一直被当做反面教材在网上被鞭尸。

某网络安全公司,年会现场请来了一直只存在于宅男硬盘里的女优,原因成谜;某企鹅公司,一个精彩节目是男员工用大腿夹住水瓶,女员工则跪着用嘴咬开瓶盖;某做手机起家的公司,干脆在年会现场,上演了一场活色生香的“维密秀”。

这样的年会奇葩吗?当然奇葩,所以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去年网上就有一篇很火的文章,《为了躲年会,我辞职了……》,在历数各种奇葩年会后直接得出结论:为了躲年会,我宁愿辞职。

奇葩的年会固然应该抗拒,可是,抗拒的目的,不应该是盲目的泼脏水,而是应该让年会变得更好。

就比如今年,那家企鹅公司,老板自己在年会上跳了《创造101》主题曲,只为取悦员工;那个卖手机起家的公司,也是老板亲自带领高管,上演了一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舞曲。

奇葩的年会确实存在过,但毕竟是少数,也都在慢慢的变好。不能因为这些,让年会一直背上奇葩的罪名。更不能因为年会,上升到要辞职的高度。

03年会的真正意义

我可以理解一些员工不想参加年会的原因,但不想参加,是不是就真的可以不参加呢?

一直以来年会的形式都是吃吃喝喝玩玩抽奖抢红包,可年会的意义从来不是这些。年会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公司的所有成员,包括老板,在年终的时候聚在一起,回顾过去和展望未。

不管怎样的形式,公司对于年会的初衷,都不过是为了让员工和公司变得更好。没有老板想要用奇葩的年会,将员工恶心到辞职。

马云很忙,但每年年会都会亲自上演cosplay,从迈克杰克逊到白雪公主,只为和员工共同娱乐。

还比如我们老板,经常忙到睡办公室的人,每年也都会亲自过问年会的筹备情况;即使近几年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可给年会的预算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作为行政人事的负责人,我每年都要策划执行年会,按理说,是应该比普通员工更想要躲避年会的。但我没有,而是一年年的总结和征询意见,尽最大可能的将年会办到更好。

年会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去实现。确实,不是所有年会能让员工都满意,甚至有些形式还可能让员工恶心。可如果真的有把自己作为公司的一员,相比躲避和吐槽年会,更好的方式,是不是应该和公司一起,将年会办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呢?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或已标明来源,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

管理者对员工的刺激,不是制造紧张,更不是施加压力,刺激是外界事物作用于生物体,使事物产生积极的变化!

一个关于刺激的故事,道出了鲶鱼在群体环境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于企业管理,故事所带来的意义十分深刻。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但是当渔民将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港口时,发现大多数沙丁鱼已经死了,死鱼卖不上价,怎么办呢?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沙丁鱼的天敌——鲶鱼与沙丁鱼放在一起。每当渔民出海捕鱼时,总先准备几条活跃的鲶鱼,一旦把捕获的沙丁鱼放入水槽后,便把鲶鱼也放入水槽,鲶鱼因其活力而四处游动,偶尔追杀沙丁鱼,沙丁鱼因为鲶鱼的追赶而高度紧张,于是便四处逃窜,把整槽鱼搅得上下浮动,也使水面不断波动,从而氧气充足,由此保证了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被运回渔港。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也被称为“非同类刺激”。 从这个故事中可看出“鲶鱼效应”所达到的效果则是刺激,对于企业来说,管理者对员工的刺激,不是制造紧张,更不是施加压力,刺激是外界事物作用于生物体,使事物产生积极的变化! “鲶鱼效应”的作用在于调动大家的积极因素,有效激活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让员工在刺激作用的驱动下,展现活力,使之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美国营销大师爱玛·赫伊拉曾说:“不要卖牛排,要卖煎牛排的滋滋声。”因为滋滋声也是一种刺激,颜色是视觉的刺激,声音是听觉的刺激,味道是味觉的刺激,手感是触觉的刺激,感觉是体验的刺激。可以说,刺激在企业管理中无处不在,这种科学的刺激方式,可以使员工受到积极的影响,继而产生沙丁鱼似活蹦乱跳的动力。 因此,作为一位高明的企业管理者,要明白在做好现代企业管理时,并非只是把精力放在那些处于组织架构节点上、或名义的领导。事实上,现代企业中管理者的数量随着白领的增加而急剧扩大。管理已不是老板等少数人的权力,而是大多数企业工作者的技能。做好企业管理,老板不仅要善于激活员工情绪,还要放权给大多数员工,而不是紧紧抓在自己的手里。在管理中尽最大可能发挥好“鲶鱼效应”,有效实施“分权管理”,努力使整个团队明确组织的目标,给每一位员工自主发挥的空间,让每个人都做管理者,让每个员工都明白,真正的领导应该是企业目标。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相关物流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关课程

阳光心态,优秀员工激励

企业员工自我激励全景实战培训课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不是  不是词条  施加  施加词条  年会  年会词条  管理者  管理者词条  加班  加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