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合,金融学硕士。曾经在招商基金从事食品饮料、商业零售、农林牧渔、纺织服装、汽车等行业的研究。2009年5月加盟鹏华基金,从事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商业零售、造纸包装等行业的研究工作,现任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权益投资二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2020年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评选揭晓,王宗合管理的鹏华养老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鹏华养老产业股票”)被评选为“五年期开放式股票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数据显示,鹏华养老产业股票成立于2014年12月,截至目前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超过了189%,年化回报达到20.99%。
近日,王宗合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稳定可持续的超额收益,源于对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的深度挖掘及长期持股,这种价值所体现出来的趋势和复利效应,是长久深远的,远不止20%、30%或50%的空间。另一方面,这种深度挖掘也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形成多维互补的“投研集群”效应,共振拓展能力圈边界。
关注长期价值创造
采访伊始,王宗合就开宗明义地表示,投资价值大体上有两大来源:一是源于“价值回归”,即是因市场情绪等相关因素影响,个股遭错杀导致价格偏离估值,如一元的股票跌到五毛,买入后待其回到一元,赚价值回归的钱;二是源于企业价值的长期持续创造,这部分赚的是企业长期持续的自由现金流成长、利润成长的钱。
“在上述两种投资中,我更为关注的是第二种,即企业长期创造的价值。”王宗合说,从长期角度看,支撑企业长期成长的价值,必须是具有持续的、壁垒性的、复利性的价值。“这种价值所体现出来的趋势和复利效应,应该是长久的、深远的,而不仅是在当前市值之上的20%、30%或50%的增长空间,市场平时的波动幅度都有这么大,更何况一个企业。”
“表现在投资行为上,这也就意味着长期持股。”王宗合指出。他的重仓股的持有时间基本是在3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一个能创造出长期价值的企业,值得我们长期持有,并持续花精力深入研究的。如果确认其遵循价值创造逻辑往上走,就应该更多关注公司经营基本面、其价值创造的动能趋势,即便在市场情绪化波动中,其价值创造速度有所变化,短期的估值泡沫并不会影响长期持股。”
在长期持股背后,是王宗合长期投入的深度投资研究。他认为,认知能力的高度,是由投资研究的深度所决定的。“所谓深度研究,是挖掘出公司持续创造价值的动能所在,这样的公司,才值得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有。”王宗合指出,在一段长期持股周期中,大盘行情起伏跌宕,市场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噪音,个股表现也可能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深度投研需要衡量公司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考察其在持续性、壁垒、方向、动能、复利性等维度上是否达到投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价值评估是否处于相对低估的合理区间。
团队集群拓展能力圈
“深耕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个人能力圈能跟随时代发展、产业发展、公司发展而不断迭代变化。”王宗合表示,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必然是与时代发展的新机遇密切相关。因此,对他个人而言,价值投资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认知能力能够跟上经济发展前沿,尤其是与最具创造价值的产业、公司和企业家相匹配。
“通过追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2006-2007年的时候,投资能力圈建立在地产、银行、机械、化工等领域是正确方向,因为这是当时经济高速发展的重点产业。但在如今,社会最具创造价值的企业,可能更多会诞生于互联网、教育、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云计算、5G应用等领域。”
王宗合也指出,单个个体的时间和认知有其边界约束,要更大程度地拓展能力圈,更要依靠强大的团队力量,形成一种多维互补的“投研集群”效应。王宗合透露,在他所带领的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二部,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相对擅长的研究领域。在充分发挥每个人在各自领域的深度研究优势基础上,尊重团队风格差异化,已逐步建立起“和而不同,相协共生”投研互动氛围,共振拓展能力圈边界。
以研究难度较高的创新药研究为例,王宗合指出,由于该领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研究不仅要细究创新药的产品细节,同时还要找到不同品种的临床试验专家、医药公司研发人员等,从相关角度去理解创新药业务的发展逻辑,进而洞察出标的的发展前景、业务逻辑、行业竞争格局、整个行业市场容量等。
“要做到深度研究,专门负责创新药研究的基金经理,他将负责把全市场有关创新药最好最全的研究资源导入我们的投研平台(其他行业也类似)。如此,我们能够在各个行业每一个细分赛道里,汇集到最好的研究资源,然后在基于价值投资和基本面投资的基础框架下,在通过共同的讨论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王宗合说。
“通过整个投资团队的协同作战,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百多场这样的研究交流,基本保持每周3-5场的深度研究交流,用这种看似‘最笨的’的方法去步步深挖,从而找到最具有创造价值的产业和公司。”王宗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