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5大误区 “千奇百怪”的企业文化 为什么我们的员工不能更积极些?为什么他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些问题经常萦绕在企业管理者的心头.挥之不去。在采取了规范制度、健全了激励机制的一系列措施之后,企业仍然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于是就把目光投向企业文化,于是有了《追求卓越》、《基业常青》等介绍国外企业文化的经典著作且红透大江南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习和导入,自己的企业文化却仍然是“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003年8月初我应邀赴苏州就目前国内企业价值观一一企业文化的核心——建设问题做演讲之前,进行了案例整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仅从网上的案例,就可以囊括目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大部分误区: 1.抄袭:有一家“新世纪电脑公司”,其价值观宣言竟然与“柯达公司”一字不差。 2.概念混淆:中国移动的“企业价值观”是“持续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其实是企业宗旨;他们还明确给出了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是企业及其员工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评价标准”,而这应该比较符合使命的定义。北邮电信将“核心价值观”细分为“利益观”、“人才观”、“价值观”、“管理观”、“竞争观”等,这样一路细分下去,最后将“价值观”归结为利益分享的观念。 3.本末倒置:中国天地卫星公司在宣扬公司精神之后,声称“价值观内容暂时没有!我们将在近日完善!”古语有云: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没有企业价值观,哪儿来的企业精神?和天地卫星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平安保险,洋洋数十万字的企业文化手册,却对价值观阐释惜墨如金。 4.文字游戏:在各个不同的企业网站上,使用“上善若水”之类云山雾罩的古语做价值观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国际一个通行标准,企业文化从开始建设到最后走向成熟,这个周期是六到八年的时间。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员工精神境界、思想观念的塑造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第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作用与影响具有可持续性。也就是说一种文化在一个企业一旦推广传播开来,在企业一旦发生作用,这种文化会在企业形成一种氛围,在一个持续的时间段内对这个企业产生影响。老百姓有一个形象的话说“人走茶凉”,借用这句话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好的企业文化是“人走茶不凉”,比如原来的企业家调离了这个岗位,但是他所倡导的文化精神仍然留在这个企业,甚至于会延续很长时间。并不因为企业一把手的离去或企业家的更替而改变企业的文化。比如说,一个企业家带领自己企业一旦形成了某种企业文化风格,特别当你在企业最辉煌时,你带领的员工形成这样一种文化升值往往会得到企业非常广泛,非常久远的回忆,尤其是当这个企业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人们会自觉不自觉的反过来对当年的这种企业文化产生留恋。总之,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在企业形成和确立,就会对企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持续性影响。在当前的企业文化推进与深化中,企业家们应该注意企业文化的上述实践特点,紧密联系自己企业的发展实际,来展开企业文化的建设思路。这里笔者提出四个问题供大家参考:第一个问题,在企业文化的推进中,一定要突出重点。现在企业家都看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重要性,对企业文化的简单化理解越来越少了,但是企业文化包罗万象的理解需要注意。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既不能包罗万象也不能简单化。比如有的企业原来大家不重视企业文化,现在又突然感到企业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好象企业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文化,这不能说不对,但是有一个重大问题在里面:你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如果把所有环节都看成企业文化,那就等于都不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一杯可以随时解渴的水很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时比较急功近利,试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快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旦产生偏差,就认为企业文化太虚,没有实际作用。理性一点的就发出企业文化“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的感慨。如同知识本身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杯可以随时解渴的水。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这样的企业:有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制度文化和形象识别系统,却无法产生精神层面在企业行为上的有效反映,反过来也一样,二者无法对称。事实上,很多企业正是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忽略了企业文化无形的存在和作用。不妨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流程上反思一下:通由有效的方式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种子要素孕育企业文化,在此文化中通过沟通信仰、传递愿景和从事所有企业实践,强化核心价值观,使全员认可并内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形成持久的行为。可见,将一种意志统一为全体人的意志,再将这种意志转化为持久的行动,一定是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的。没有速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制度文化和形象识别系统,甚至包括大规模的导入,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领导者行为、员工行为和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都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准则,一定时期以后,以鲜明价值观为核心的强势企业文化形成,在这种鲜明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有效指引下,企业员工按照意志的行为准则行动并自我激励,这种激励的效果是巨大的,而且是长久的。另外,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组织之中,它的存在远胜于有形的规范,企业的行为不可能全部用文字规范下来,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才能实现。
为什么有的企业文化只是成本,无法带来回报呢?有专家分析,一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抓住根本,搞的是花哨的行头:惹眼的衣着形象、公司LOGO、吃喝玩乐等等。二是急功近利,当公司绩效与事先的预期有差距时,是坚持已有的价值观还是受利益驱使?去年“非典”时期,仁达方略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吉鹏非常头疼,没有业务但员工工资却一分钱不能少,支出的全都是成本。他的一位同学,也开咨询公司,干脆把人员全部解散,公司歇业。王劝他说,这样自私的公司肯定要出问题,对方却不以为然,觉得“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最终仁达方略没走一个人,得以照常运转,那家公司则消声匿迹了。如何建立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成本的多少。有的管理者选择从企业的CIS着手,请人打造一个漂亮的外观;接着是用制度“硬性”约束员工言行,再用企业文化“软性”统一公司价值观。而有的企业从树立企业价值观开始,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制度之后,再做一些外部塑形的工作。荷兰社会文化学家霍斯坦德把企业文化这种由内而外逐层扩展的过程称之为“实践”,有的专家则总结为企业文化层层包裹的“洋葱图”模型。如果经济成本属于“硬投入”,精神成本属于“软投入”,两种投入很不一样。为了鼓励员工做出更出色的表现,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许多公司把标语式的口号刷在办公室的墙上,甚至花大价钱购置电子显示屏或液晶电视,不断地播放当天的股市价格浮动、公司的宣传形象以及其他主题。美国纽约莱曼银行的墙上有一条标语:“构筑梦想的地方”。微软英国分公司的电子显示屏闪烁着“你的潜能就是我们的热情”。有一家公司树着一个电子倒计时牌,提示:距某项目完成还有204天。盛世广告公司则把口号嵌入了办公大楼的地板里,每位来访者都将踏着这句话:“万事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