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的投资成本 开放式企业文化内容

        战略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首要问题。世界新经济浪潮的到来,使现代企业进入了一个战略制胜的年代,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战略管理就是对宏观环境、行业态势、竞争对手以及自身资源情况作出分析,根据企业的愿景目标,提出企业未来所采取的行动,并付诸和监控实施、评估实施结果的过程。战略管理满足了企业关注竞争环境、关注企业未来的需求。所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战略导向的企业管理。但是,用什么来引领企业战略的制定呢?先有战略还是先有文化?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复杂,实践中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很多困惑。比如某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使命是“奉献自然与健康”,而其在战略上却产生了一些与此相左的产业选择;与此例相反,某火电企业战略上介入水电,而企业文化仍是支持火电的理念。现实的管理理论和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尽量地回避了这一重大问题。但是,逃避不等于不存在,可以模糊不等于不需要澄清。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人的行为与观念的关系,人先有了观念,对事物有了或初步或成熟的看法与认识,然后才产生在观念支撑下的行为,而行为又影响了人的观念。所以,我们认为:一方面,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通由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达成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要创建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

        由于每个成长阶段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均有不同,因此,不同阶段的企业对文化的诉求也有不同,甚至是同一发展阶段下的企业,由于发展方式、路径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对成长阶段以及文化诉求进行梳理: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特点十分明显,文化建设方法也有所侧重。初创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是为刚刚创立的企业树立一面精神旗帜,这个时候企业一把手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最为重要;通过并购重组谋求发展的企业,关键需要考虑的就是并购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处理;通过纵向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则关键要建一个可以“一主多元”的集团文化;而对于按市场需求进行单体发展的企业而言,可能就要着重关注企业文化的更新和提升;对于步入成熟期的企业而言,如何基业长青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那么从文化建设提升到文化管理则成为必然;而对于衰退-转型期的企业来说,需要把原来的死胡同变为弯路口,那也需要文化的引导,这个文化将主要是根据企业战略转型而做出的文化重构。二、“变通”成长的文化系统从上图的企业发展分期以及文化建设特点和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应当是一个由文化雏形——文化建设——文化培育——文化变革四阶段组成的闭环文化系统,这个系统是生态的、可成长的。文化雏形阶段的关键是把企业文化做成种花而不是移花。尽管这个阶段的文化理念只是初具规模或者说只是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是企业领导人立足于企业自身特点提及的,任何“洋为中用”、“拿来一用”的做法在此都不可取。文化雏形阶段,要求的是“根正苗红”且扎根深植。

        战略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是有所不为,而不是无所不为;是资源投入上的倾斜,而不是平均主义。没有减法,没有不为,就不可能集中有限的力量,造就企业在局部市场上的优势;没有资源投入上的倾斜,就不可能出奇制胜,凭借企业在局部市场上的绝对优势,用最小成本获得完胜,最终实现企业的良性积累和可持续发展。执行型企业文化的成功关键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地活着,并且在市场上不断取得成功,因此都有着建立执行型企业文化的愿望和行动。但采取的方法和得到结果却不尽相同。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成功?而有些企业却不能够成功?为什么成功的企业方法各异,有的甚至完全矛盾?这完全是因为每个企业的实践环境各不相同。概括之,影响到一个企业建立执行型文化实践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等等多种因素,这些直接限制了企业经营目标的设立以及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法。如果一味地和国外企业或优秀企业攀比,只能削足适履,自取灭亡;而如果能够吸取国外企业乃至国内企业的经验精髓,同时密切联系实际,则执行型文化的实践就可以成功。2、管理成本执行型企业文化因为涉及到测量和激励,势必要运用到成体系的机构、方法和工具,进行管理和控制。这样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之外,不得不付出额外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来达到建立反馈机制的目的。这就存在管理成本。一种可能是这个管理成本小于或等于得到的效益,则是正面的;一种可能是这个管理成本高于得到的效益,甚至根本难以承受,则结果适得其反。例如国内很多企业聘请知名咨询公司进行企业流程再造,非但没有能够让企业焕发生机活力,相反连元气都耗费殆尽;又比如说前几年,国内诸多企业争相上ERP、CRM,希望籍此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结果成功的极少,大多都是投入大量资金人力时间,结果却半途而废,不少优秀企业甚至因此一蹶不振。

        一个企业想长期成功要靠好的企业文化。然而众多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源自西方,一些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如何进行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如何把企业文化理论本土化,这是摆在中国企业界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管理”、“中国式管理”成为管理界的新名词。曾仕强教授在《中国式管理》一书中认为,中国式管理一直是存在的,大家都在用,但身处其中,习以为常便不觉其存在。中国式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管理哲学,换句话说,中国式管理是一种管理文化。中国企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具体化,要理解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必先寻找其根源——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中国人的种种习俗、制度、处事的方式都深深的打上了这样两个烙印:“家”和“面子”。同时这两个概念在现实中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对“家”的重视和对“面子”的重视可以说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根本特征。1、“家”的观念中国人有着极为浓厚的认祖归宗意识以及极强的“家”观念,这是我国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基本国情,这种观念使得中华儿女无论去往何处心中都永远装着故土,这种观念还使得中国人看到“家”字便倍感亲切,产生心理归属。然而这种对“家”重视的观念却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是个中性词。对这种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必能大大地凝聚人心。同样,这种“家”的观念同样会滋生各种不良的个人及组织行为。首先是缺乏公共观念。人们都对家有很强烈的认同感,但对于家之外的东西则认为与自己是不相干的。中国人普遍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事实上,个人的这种观念也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生活中这种观念则演化为了一种“私”,甚至有人说中国没有“公民”,只有“私民”。

关键词: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的投资成本,开放式企业文化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  文化词条  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开放式  开放式词条  认同  认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