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口号?是形式?还是行动力?这几天,在我的周围一直充斥着“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我很想提笔写点什么,但思考了两个星期,总忍不住想上google搜一下关于企业文化的资料,但最终我还是收回了我的手,因为我只想让我的思想天马行空,在这个“企业文化”的概念里天马行空,而不想被那些所谓的专家们的思想所左右。 到企业去,到处能看到一些宣传口号招贴在企业的明显地段,大会小会,领导反反复复强调的都是要抓企业文化,一定要建设好企业文化。可我真想问他一句:“请您能否解释一下什么叫企业文化?”很多领导都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将企业的标志做的漂亮一点,口号喊的响亮一点就是了,可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笔者前两天参加了一个企业文化的讲座,台上专家举例说着一些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如何如何的好,比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这已经是被所有大大小小的讲座培训所举例了。但是专家啊专家,你可知道,你说了这么一句,下面不知道什么叫企业文化的人,就会以为一句“真诚到永远”就是企业的文化了。我看着一群人在那讨论一个企业的口号,或者说是广告语应该是什么,你一句,我一句,这句不好,那句要改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是如此好笑。什么时候一个错综复杂的“企业文化”课题变成了一句简单的口号,是我落伍了吗?还是概念得到提升了? 以上的倒还好,你再看看下面的,更有甚者。在我们单位的对面,有一家足浴中心,每天中午,我们总能听到马路上传来的“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后面还跟随着一句句不知所云的口号。乍一听,还以为是哪个部队在这里操练呢。后来搞明白了,这是人家所谓的企业文化,搞培训来着呢!前两天,出门吃饭,经过那家足浴中心,齐刷刷的队伍排在门口,一个领导一样的人在那训话,还不时的让他们喊口号。
有的管理概念解读起来很方便,像激励机制,虽然其内容在不断创新,但总归是在货币性激励、股权式激励这些类别中打转转,没有什么争议。企业文化就不同,尽管各种传播媒体都在谈论它,但好多文章读起来给人的印象要么是陈陈相因,要么是不知所云。实践中的“企业文化”很多也不怎么样。郑州亚细亚商场曾经在全国红透了半边天,员工统一着装,每天早晨搞升旗仪式,集体背诵企业精神,引得许多地方的大中型商场竞相效仿,但这个“标兵”最终竟然倒闭了。再说一个小例子,有一位从台湾某著名IT公司辞职的职业经理说,他之所以选择离开那家公司,理由是厌烦每天上班都要喊口号,在他看来,喊口号不仅仅是形式主义的问题,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太肉麻。好在企业文化毕竟属于企业里的软规定,大对数员工的反应是温和的,即使有意见一般也不硬顶,他们内心的独白也许是:只要给我发工资,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喊口号也行,唱歌也行,反正我不在意就是了。真可谓“佛祖穿肠过,酒肉心中留”。企业文化如果这么干下去,其结局可想而知是相当尴尬的。为了释疑解惑,看来还得溯本归源,从文化本身谈起。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是最常挂在人们口中,但也是用得最为松弛混乱的一个概念,仅从1871年至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就多达164种。如今半个世纪又已过去,对文化的定义更不知增加多少。企业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亚种,从以上任何一条定义出发,都可以演绎出自己的一出正剧,假如再加上某些有意无意的曲意误解,就会更加“神龙见首难见尾。”不过,目前在世界上得到较多学者确认的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Kroeber和Kluckhonn的文化定义: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们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被传授,而且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包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传统观念,尤其是其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之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之因素。
◆将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地体现在行动当中。作为老板要身体力行,不断跟员工沟通,形式不要太多,内容简单明了,最基本的核心内容要通过行动去体现,以后有必要可以增加一些形式上的内容,例如公司的刊物、公司的歌曲等。一般企业文化建设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是自发形成阶段,其次是塑造阶段、培育阶段、巩固阶段和创新阶段,最后又回到培育和巩固阶段。自发形成阶段一般时间较长,因为这段时间一般是企业的创业时期,大部分企业家只顾着赚钱,忽略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企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种强势和个性的企业文化,那文化自发形成的阶段就会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成为卓越公司,而有的企业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最好理由。
为什么有的企业文化只是成本,无法带来回报呢?有专家分析,一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抓住根本,搞的是花哨的行头:惹眼的衣着形象、公司LOGO、吃喝玩乐等等。二是急功近利,当公司绩效与事先的预期有差距时,是坚持已有的价值观还是受利益驱使?去年“非典”时期,仁达方略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吉鹏非常头疼,没有业务但员工工资却一分钱不能少,支出的全都是成本。他的一位同学,也开咨询公司,干脆把人员全部解散,公司歇业。王劝他说,这样自私的公司肯定要出问题,对方却不以为然,觉得“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最终仁达方略没走一个人,得以照常运转,那家公司则消声匿迹了。如何建立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成本的多少。有的管理者选择从企业的CIS着手,请人打造一个漂亮的外观;接着是用制度“硬性”约束员工言行,再用企业文化“软性”统一公司价值观。而有的企业从树立企业价值观开始,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制度之后,再做一些外部塑形的工作。荷兰社会文化学家霍斯坦德把企业文化这种由内而外逐层扩展的过程称之为“实践”,有的专家则总结为企业文化层层包裹的“洋葱图”模型。如果经济成本属于“硬投入”,精神成本属于“软投入”,两种投入很不一样。为了鼓励员工做出更出色的表现,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许多公司把标语式的口号刷在办公室的墙上,甚至花大价钱购置电子显示屏或液晶电视,不断地播放当天的股市价格浮动、公司的宣传形象以及其他主题。美国纽约莱曼银行的墙上有一条标语:“构筑梦想的地方”。微软英国分公司的电子显示屏闪烁着“你的潜能就是我们的热情”。有一家公司树着一个电子倒计时牌,提示:距某项目完成还有204天。盛世广告公司则把口号嵌入了办公大楼的地板里,每位来访者都将踏着这句话:“万事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