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高效地积累雅思词汇?

如何高效地积累雅思词汇

01:

你是怎样积累英语词汇的?背字典、大量阅读、看电影电视剧、抄写、词根记忆 方法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问,小侃,你这一天一个方法,自己不矛盾吗?哈哈,当然不矛盾,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学习方法肯定也不一样。为了让每位烤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所以小侃总是从多个角度整理很多的考试妙招,就是希望烤鸭们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今天讲的是积累词汇,做好笔记啦~现在,大家先来看看这位外国朋友是怎样积累词汇的:

我学习西班牙语已经有大半年了,然而单词还是记不住,即使是经常见到的单词也拼不出来,这种感觉实在糟透了!老师曾告诉过我:对于单词记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声反复朗读。以前我总是通过阅读杂志和文摘来积累词汇的。在单词下面划线标注,添加英文释义,有时甚至借用字典查询词汇的相关用法。

我喜欢阅读有趣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遇到生词,我就立马做笔记。然而我又发现,在书上记笔记可能算不上一种好方法,我们不会一遍又一遍地去反复阅读书本和杂志。为了及时复习,我把这些单词放在文档里看。当在网络上读到好文章时,复制黏贴的方法比抄下来要容易得多。此外,网上还有许多在线词典, 可以把你认为单词好的用法都可以放到文档里。

当然,这只是千千万万外语学习者中的其中一位。在积累词汇方面,可谓是因人而异。学习方法,当然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通过搜集一大批英语牛人积累词汇的方法,现在就把词汇量大增的秘诀分享给各位。

如何有效积累词汇

兴趣、方法、语境意识、应用,这四点是本文要讨论的。

1. 兴趣:挑选你喜欢的材料

被动学习的原因有很多,就像我上面说到的考研、考证,都可以归入其中。说实话,没那么多人学习英语是因为喜欢语言本身,但 不喜欢 并不能成为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一个人可以不喜欢很多东西,但总会喜欢某些东西,总会为对某些事物感兴趣。

那么,我们就可以挑选我们喜欢的英语材料,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可以选择的材料有很多,我们来大致归一下类:英文视频;有声读物;文本

英文视频:可以包括电影、纪录片、演讲等,我一般都是边看边截图,遇到精彩部分,我会一次看完,然后回头截图。当然了,抱着积累词汇表达的目的看电影,那是相当无趣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也不会借助这种方法积累单词。演讲也是如此,我一般也不会借助演讲视频积累词汇

当然了,纪录片会成为例外。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有一种十分简易的获取新BBC纪录片的方法,借助这种方法,我们不仅下载到纪录片视频,还可以下载到英文字幕。找到字幕后,可以将之当作英文学习材料。这样一来,最终还是要学习文本的。

BBC纪录片

有声读物:有声书的下载网站都很好找,这里就不专门说了,不知道的同学可以去搜索一下关键词。最简单的方法可能不是去什么有声读物网站,而是直接去Youtube搜索书名,不少书籍的音频都可以借助这种方式找到。比如,之前我推荐大家阅读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文章里的音频就是从油管找到的。

当然了,有声读物不限于有声书,还包括外刊音频,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经济学人》音频,英音控一定不能错过。

但是,有声读物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听力水平和综合能力,如果听不懂,就不用谈积累词汇了。所以,这种方法也并不适合初学者。初学者如果觉得难,应结合文本听材料,不能囫囵吞枣。

文本: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部分。很多人在英文文本的选择上是没什么主见的。听别人说《经济学人》好,就去读《经济学人》,听别人说政府工作报告好,就去读工作报告。别人给他什么,他就去读什么,久而久之,就陷入了被动局面。

虽然《经济学人》的英文质量确实很高,但我们阅读的英语文本当然不能局限在阅读《经济学人》之类的材料上。有人外刊读多了,甚至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了,变得激进,一味忽视国内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我见过不少。外国人读外刊跟中国人读报纸没什么大区别,不能因为多读了一点东西,多了解了一点时事,整个人就飘起来。

阅读你喜欢的材料: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类型的文本?

各类外刊:《经济学人》、FT等,最适合考研的同学,尤其是考翻译硕士的同学。若不考研,真的没必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跟踪时事,没这必要。

童书:这对英语学习者有什么启示?这种类型的文本几乎适合所有人。

名著:小说、剧本、诗歌,资源实在太多,也很好找,兹不赘述。

近期出版的作品:比如基辛格近期出版的作品(不放书名,以免安利得太明显),各种年度好书,总有你喜欢的。

英文电影剧本:这个比较小众,是我个人喜欢的方式。

纪录片文本:上面说过了,兹不赘述。

翻译作品:比如英文版的《水浒传》、莫言作品。

总之,你要根据兴趣选择你喜欢的英文学习材料。

2. 方法

有了材料还不行,得有较好的记录词汇的方法。我推荐方法的大原则是:一定要人人都可以使用,一定要操作简单。当然,我阅读时是一定要开着电脑的,所以使用下述方法的前提是你能随时使用电脑。

记录词汇的软件:Excel

资料云同步的软件:各类云盘

以undermine这个单词为例(是的,这个词我们都认识),我来说一下我是怎么记忆这个词汇的。

步骤一:新建Excel文档,在同一个文档中建立多个表单,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词组、专有名词等等。

Excel截图

步骤二:在桌面词典灵格斯中搜索undermine这个词。由于灵格斯软件中可以安装很多词典,所以我们可以在词典中找到undermine的各种解释。复制释义,粘贴到 动词 表单里。

Excel截图

步骤三:寻找更多例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undermine的意思。在谷歌搜索栏输入以下内容,这样就可以找到更多关于undermine的优质例句了,选择部分例句,记录在Excel里面。这个方法十分好用,是帮助我们记忆词汇的利器。

谷歌一下 你就知道

之后再遇到其他词,可以像上面这样分门别类地记好,如果每次都这样积累单词,基本上就会印象深刻。

用Excel,调整好字体、字号,整理好的文档,我就会上传到云盘,方便手机下载随时查看。必要的话,也可以打印Excel表格。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读东西时开着电脑,但无论如何,读到的东西要记在一个地方,分好类,最好是电子版,方便整理。

3. 语境意识

我们要积累词汇不一定都是以前没见过的,或者你根本不知道意思的词汇。我们要积累的,也可能是你知道了意思但却不知道它具象/抽象用法的词汇,因而你觉得有必要再着重积累一下。

比如,undermine这个词,我们知道它有 削弱 (weaken (sth/sb) gradually or insidiously)的意思,常在外刊上见到这种意思之下的例句。但是有一天,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句子:

Badgers had undermined the foundations of the church.

这时我们可能就会恍然大悟 原来undermine原本的意思是 挖洞 (make a hollow or tunnel beneath sth),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着重积累一下undermine的这一含义。

借助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语境的重要性,因此积累词汇的时候不能没有语境意识。没有语境意识会有什么不好吗?

最简单的,如果你只知道一个词的意思,而不知道它常用在哪种语境下,你可能就不能灵活使用此词。这里我说到的语境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词汇的具象与抽象含义:

比如上面的undermine,它可以表示具体的 挖洞 ,也可以表示抽象的 削弱 。对于很多英语单词,我们大多知道抽象含义,却很少知道/注意它们的具象含义。记忆具象含义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方式是,在图库里面搜索这个单词。我们也可以自己画幅漫画,加深印象。

(2)口语与书面,正式与非正式:

这一点可以借助词典,一般的词典上面都会有明确标注。

(3)褒义与贬义:

这一点可以借助例句,当然,很多词是中性的,没什么感情色彩。

(4)文本类型:

这也可以借助例句,当然,更专业一点的话,可以借助语料库,这里就不详述了。比如,如果一个习语多用于新闻报道,但你把它用在文学创作里面,可能就不太合适。

关注了一个单词的以上几点相关内容,你对这个词的用法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你对单词的理解已经不再限于词典意思,而有了更宽泛、更深刻的认识。

4. 应用

学到一个东西,用起来,才能加深印象。大家都背过文言文,文言文里面的某些表述,如果辅以技巧,可以夹杂在白话文里面,这样积累下来的汉语词汇也会成为你写作 词库 的一部分。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英语词汇积累。如果你学到一个单词,把它用在翻译、写作之中,那么你就会对这个词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即使平时不做翻译,也没有写英文的刚需,我们也可以在每天记日记的时候,尝试把今天积累词汇串在一起,编一个小故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高效地积累雅思词汇?  雅思词汇  雅思词汇词条  积累  积累词条  高效  高效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教育交流

 为什么大部分星球是圆的?

操作方法01:圆形是最稳定、最完美的形状。星球尤其是大的星球要满足圆形才能维持自身的平衡。02:受万有引力的影响。星球上都会很多物质,为了保证这些物质不飞出去,...(展开)

教育交流

 怎样写读书心得?

每个人在阅读一本好书之后,通常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这个时候想要将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记录下来的话,就要懂得如何去下笔。那么,怎么撰写读书心得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简单介绍...(展开)

教育交流

 日本大学关于开学和假期时间

出国留学是现在很多人的一个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但在出国前,先由小编为你介绍日本大学开学和假期的时间。操作方法01:日本大学如果申请成功,日本留学生们报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