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洛阳

唐时称三月三为上巳节。759年的洛阳城更是热闹非凡,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纷纷出城享受阳光,沐浴春风,因为前方战报频传,唐军把安禄山困在邺城,马上就要活捉他了。人们哪能不开心啊,沉醉春天气息里,流连忘返。

骤然,邺城方向狂风怒吼,席卷着满天沙石,狂舞在苍穹,昏暗的不见天日,耳边隐约还能听见激战的号角与鼓嗓经久不息。洛阳的百姓们心里在想,一定是唐军攻进邺城了!但是容不得他们多想,漫天风沙大有紧逼洛阳的苗头。他们开始退入洛阳城,年轻体壮的,跑在前面的,都先一步进城了。一只脚城门外,一只脚城门里的,猛地回头一看,却是大吃一惊:

隐约可见城门外一片鬼哭狼嚎,随着风沙席卷而来的,不是安禄山的兵马,竟然是唐军!他们显然是打败了,沮丧的兵士在乱嚷乱叫,抢老百姓的粮食及衣物,更有当官的唐军将领在指挥部下抓男壮丁充军。洛阳城里的士民见势不妙,仓皇出逃,妇孺老幼慌乱啼哭,瞬间一片混乱。被踩死,撞伤的,失踪的,不计其数。

这场战役史书上有记载,邺城就是现在的安阳,离洛阳不远。当时安禄山被唐军困在邺城,只有几万人马,形势危急向史思明求救。唐军有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个节度使率领的六十万大军,按常理完全可以战胜。但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唐肃宗信任宦官鱼朝恩,命令他做监军和朝廷联络。郭子仪等提出派出部分兵力阻挡史思明,不想遭到鱼朝恩的断然拒绝,本已胜券在握的这场战役,结果因这个宦官盲目自信而遭致惨败。

上巳节这一天,史思明所率的精骑部队,突然闯入唐军阵列,唐军顿时慌了阵脚,犹如一群绵羊突然闯进来一只狼,四下逃散。这时有大风突起,双方看不清视线,混作一团,李光弼率先引本部逃跑,郭子仪见势不妙,也率先统军溃逃,更是加速了全军崩塌的进程。各路唐军纷纷逃命,阵势迅速崩盘,一心只想着快点逃,哪还有什么斗志,叛军乘势掩杀,唐军士卒尸横满地,兵马折损大半。

据《资治通鉴》记载:“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军南奔襄邓,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

郭子仪名不副其实,唐军溃退所过之处,疯狂地强掠,将帅难辞其咎。唐军吏卒们不分昼夜喧呼嚷叫,把失败的愤怒散在士民身上,老百姓们匆忙逃向山谷。不料想,唐军溃败撤退过后,老百姓们还没来得急喘口气,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军队,更是狂暴残忍地掠夺。不管拉兵征夫,还是抢夺财物,只要反抗者立即杀掉。而那些受了伤的,老弱病残的唐军,早已成了刀下鬼,据说死亡的将士尸体将斜长五里的大坑装满,六十万唐军只剩下十余万。安静平和的洛阳,士民十有八九全部死亡,转眼变成一座鬼城。

洛阳在这之前被安禄山占了三年,官军刚刚收复一年,又再度发生灾难。杜甫名篇“三吏”与“三别”的组诗,就是写于这个时间段。大家都知道杜甫有参军的经历,当时他从邺城前线落荒回来,兵荒马乱之时,从洛阳到华州,途经新安、陕县、硖石、灵宝、潼关等地的时候,一路所见惊心动魄,惨不忍睹。

杜甫在荒烟蔓草中寻找着回村的旧路,边走,边看,边回忆,但什么也寻不见,巷子里都空了。走过半里或一里的村巷用了很长时间,空荡荡的,冷冷清清的,不见人影。却可以看见一个个大摇大摆的野猫,看见杜甫怒目而视,好像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走遍了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只剩一两个苟延残喘,孤苦伶仃的老寡妇。乡土难离啊,尽管家徒四壁,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仍然没有忘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毫不犹豫地扛起锄头下田了。但没过几天县吏找来,他再度服役。

杜甫晚年的凄惨生活,也是洛阳一带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刘宴上书给宰相元载的书信,记载了函谷洛阳一带的灾祸之惨,其中有这么一句,“函陕凋残,东周尤甚。过宜阳、熊耳,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而已。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

真的不敢去想象,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洛阳,漫天风沙举城大逃亡,是多么的惨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洛阳  洛阳  洛阳词条  多年  多年词条  
唐朝

 公元619年 唐朝初定租、庸、调...

唐武德二年(619)二月,唐朝初定租、庸、调法,五年以后与均田制同时颁布执行。它以每一男丁授田百亩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行“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