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叶德平:宁死不屈照千古,文天祥用生命写下浩然正气歌

典型在夙昔——文天祥

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并称“宋亡三杰”。南宋末年,蒙古大举南侵,赵宋朝廷岌岌可危。可是,文天祥毫无惧色,领导残存兵力,负隅顽抗,以性命报答朝廷。张世杰,战死于崖山海战;陆秀夫,海战兵败,背着年幼的宋帝昺投海而死;文天祥,于五坡岭兵败被俘。蒙古政权把文天祥囚禁在首都大都狱中,而正气歌正是在这时候写成。

正气歌是属于古体诗的体裁,在正本之前,有一篇作者序言。

文天祥囚室的环境十分恶劣,不单空间狭窄,而且卫生环境极差。尤其在炎夏雨后,“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与“秽气”等“七气”交煎,即使是身壮力健之人,也断不可能受得住,更何况本来生是潺弱的书生?然而,两年以来,文天祥在“七气”侵袭之下,仍能“幸而无恙”,到底这是什么原因呢?

此皆有赖于文天祥自身之“浩然正气”。

《孟子.公孙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股气是必须以“义”与“道”日积月累砥砺而成,反之,没有“义”与“道”之配,它也就消退无力了。

文天祥心系宋皇朝,对于元朝之威逼利诱,他还是无动于衷。他演绎了“义”之极致,像他后来的绝命辞所谓:“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义”之极致就是“道”之所在,也就是抵住“七气”的“正气”之根本。

像张载、朱熹等宋儒,都认为“正气”是内在道义之外在表现,是伪装不来,也冒充不得。文天祥在序末慷慨陈辞曰:“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多么的大气魄!多么的振奋人心!文天祥在宋亡之际,已决定要慷慨就义,正如孟子所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因为篇幅所限,这一期专栏先说说《正气歌》的序,把文天祥的思想核心,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理清。下一期,我们正式进入主题,谈谈《正气歌》!(叶德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天祥  文天祥词条  正气歌  正气歌词条  宁死不屈  宁死不屈词条  浩然  浩然词条  千古  千古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