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宋灭亡前,汴京城内发生了什么事?

在北宋王朝即将灭亡前夕,从汴京城里发生的事情来看,就预示着这个王朝的运数即将结束了。那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先从宋钦宗赵桓说起。

宋钦宗赵桓,初名赵亶,生于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他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高宗赵构的异母兄,他的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被立为皇太子。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在金兵大举入侵汴京(今河南开封)之际,他的父亲宋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改元靖康,是为宋钦宗。他是宋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在位一年零二个月。

宋钦宗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和洞察力,是懦弱无能的昏君。他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于是向金求和。最终被金人俘虏去贬为庶人。金人册封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史称张楚或伪楚),北宋灭亡。

宋钦宗在位仅一年多时间,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其中对危局产生关键性影响者是耿南仲、李纲、种师道等人。但是,李纲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不被钦宗采纳,而耿南仲的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被钦宗采纳。

宋钦宗即位前,耿南仲担任了十四年的皇太子宫僚。但宋徽宗宠爱三子郓王赵楷,颇有废立之意。耿南仲由于有在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时,保卫太子地位的特殊关系,因此,宋钦宗即位后的第三天,立即任命耿南仲为签书枢密院事。由于耿南仲害怕金军,“奉椒房出奔”,一度逃离开封,但仍深得宋钦宗的信任。

耿南仲任执政后最重要的政绩,一是排除异己,二是“主和议”,破坏抗金,这两条劣迹在危难时期,对北宋的覆亡起了恶劣的作用。宋朝不少士大夫,治国和救国全然无方,而彼此勾心斗角,玩弄权术,却又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耿南仲就是一个典型。

当金军南侵,大宋朝野,乱成一团,束手无策的时候,太常少卿的李纲却脱颖而出,超升兵部侍郎,很快又超升执政。

宋钦宗随即又授任他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正如《朱子语类》所说:“当时不使他,更使谁?士气至此,消索无馀,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顾死,且得倚仗之。”李纲一个不知兵的文臣,仓猝间,居然能有效地组织汴京城防,屡次击退敌人。因此他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但却招致同列很深的忌妒。宋钦宗本人也摇摆于卑怯的投降主义和轻率的冒险主义之间,他委任李纲负责城防,又不授予全权,更不听李纲的劝阻,而是致力于屈辱求和。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二月初,发生了宋钦宗批准姚平仲劫金营而失败的事件。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将此事归结为“李纲主平仲之谋”,但李纲在上皇帝奏中明确说,“平仲之出”,“在微臣实无所与”。故《朱子语类》力辩其非,说:“劫寨一事,决于姚平仲侥幸之举,纲实不知。”事实上,此次劫寨“杀伤相当”,“行营司所失才百馀人,而(陕)西兵及勤王之师折伤千馀人”。然而,宰相李邦彦“方主和议,忌李纲主战”,他与众执政乘机夸张事态,诿过于李纲宋钦宗惊慌失措,下令罢免李纲和统率陕西援兵的老将、同知枢密院事种师道。於是汴京城中爆发了陈东领导的伏阙上书爱国群众运动。

陈东直到临死,都未与李纲有一面之交,几万无组织的群众云集宣德门下,正说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认定,救国已非李纲莫属。当然,群众运动到此也很难控制激烈的行为,譬如,杀内侍,殴击宰相李邦彦等。宋钦宗无疑是将爱国群众运动视为厉阶,不能容忍对其君主权威的挑战。他虽然没有李纲在幕後操纵此次“伏阙”的证据,被迫复用李纲,但“自後君臣遂生间隙,疑其以军民胁己”,“颇忌之”。当时,宋钦宗为了奖励抗金民众,发给李纲空名官诰三千馀道,而李纲“只用三十一道”,只补无品小武官进武副尉二人。可是宋钦宗居然亲下御批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大臣专权,浸不可长。”正如朱熹感叹说:“如此,教人如何做事?”

宋钦宗曾被迫与金东路军统帅完颜斡离不订立城下之盟,事后他又翻悔,并听从李纲建议,“解太原之围”,拒绝割让自太原、中山和河间三镇以北的土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汴京  汴京词条  北宋  北宋词条  城内  城内词条  灭亡  灭亡词条  发生  发生词条  
宋朝

 宋朝权利最大的军官是谁?

赵叡是宋太宗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时的老部下。他这个人为人老实,虽无特殊才干,对赵光义的生辰倒是记得清楚。每年老领导做寿时,总能及时的献诗贺寿,因此宋太宗记住了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