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第一位皇帝是宋高宗赵构,此人是钦宗赵桓的同父异母弟,生于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五月二十日,虽然在战事扰攘之中,群臣还是把圣诞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的五月初,议定五月二十日为圣诞节“天申节”。大概是取“申明天道”之意吧。这位皇帝在宋朝历史上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不仅仅是在他的领导下保住了赵宋半壁江山,还有一件事颇值得后人玩味:北宋自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之后,代代相传的都是赵光义这一支的子孙,直到徽宗丢了北宋,他这个徽宗的第九子赵构,还是赵光义的正宗血脉。但糟糕的是,他竟落得个膝下无子。《宋史·高宗纪》说:“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意思是说,赵构唯一的儿子元懿太子死了以后,一直没有再诞育皇子。哲宗孟皇后(孟皇后因属旧党太后作主嫁与哲宗,哲宗不喜,借故贬出后宫,却因祸得福,在靖康之祸中幸免于难,她是唯一没有被金人掠到北国的后宫女人。)悄悄对赵构说,她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见天神责怪太宗把太祖赵匡胤开创的天下据为己有,靖康之祸,正是对太宗骨肉的天报。赵构恍然大悟,于是下旨在太祖一支的后裔中寻找继承人。找来找去,认为赵昚最为合适,在赵构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之后的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毅然把帝位还给了太祖一支。按照老规矩,当年八月,群臣便定下每年的十月戊寅,也就是二十二日为新皇帝的圣诞节—会庆节。为啥取这么个名儿呢?很好理解:老皇帝退位颐养天年是大庆,新皇帝即位大展宏图也是大庆,两庆合一,不就是“会庆”吗?
赵昚是什么样的身世?据《宋史·孝宗纪》说,他是赵匡胤的第七代孙,赵匡胤次子秦王赵德芳的第六代孙,秀王赵偁的儿子。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月戊寅,生于秀州(今浙江嘉兴)。由于他这个皇帝是高宗赵构“禅让”得来的,也就是说,他当皇帝,是高宗主动退位的。因此,对这位太上皇,赵昚极尽孝敬,晨昏定省,膝下之欢一点儿也不敢殆忽,要不然为啥谥为“孝宗”呢。
在宋朝皇帝的寿命大多只有五十多,不到六十岁的情况下,高宗是个命特别大的老头儿,竟然活了八十多岁,直到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九月才闭上了眼,这在中国皇帝史上也实属罕见。这一年已经是孝宗当皇帝的第二十五个年头,也是孝宗六十大寿之年了。您想,这么漫长的岁月里,孝宗不是陪着老人逛玉津园、聚景园,就是游西湖、天竺寺,真够累了。所以,高宗刚去世一个多月,孝宗便忙不迭下旨,皇太子“参决庶务”。
传帮带了一年有余,淳熙十六年二月,孝宗禅位,他的三儿子赵惇登基,这便是南宋第三代皇帝宋光宗。
赵惇出生于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九月初四,即位当月,大臣们便将新的圣诞节确定下来,取名为“重明节”,有“日重光”之意,因为孝宗还健在嘛。还有一层更隐秘的含义,就是暗藏皇权重新回到太祖一支的手里,太祖的嫡孙们终于可以“重明”了!第二年改元为绍熙,也明显带有“绍续淳熙”的意味。
不幸的是,赵惇娶了个不该娶的悍妇,他的悲剧早在高宗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庆远军节度使李道家生了个千金,取名凤娘,请道士皇甫坦看相。这妖道不知凭哪一条,硬说此女是贵极之命,理当母仪天下,还跑到高宗面前大放厥词。已经老糊涂了的宋高宗信以为真,很快把凤娘聘为恭王赵惇之妃(爷爷包办孙子的婚姻)。这凤娘肚皮还真争气,刚过门儿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三年之后,被册立为皇太子妃。这女人本来就十分骄横,自从生了皇子,越发登鼻子上脸,多次到高宗、孝宗面前告赵惇的黑状,惹得高宗、孝宗两个老头儿很不高兴,屡屡对她批评教育,只是碍着她生下皇子的大功才没把她休了。谁知道适得其反,凤娘不但在丈夫赵惇面前依然故我,连公公和太公公也恨之入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