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刘娥的一生,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大家——刘娥这个女人,到底想不想学武则天,来一个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呢?
对于这个问题,史学家普遍的共识是——这个女人想,且不是一般的想。否则,在垂帘听政期间,刘娥也不会用那两个“年号”。
所谓年号,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店铺名称”。对于皇帝而言,一个好的店铺名称,有助于自己的店铺正常经营。因此,在选择年号时,皇帝一定是小心谨慎、力求完美的。
宋朝刚刚建立时,太祖赵匡胤渴望国家繁荣昌盛,所以第一个年号叫“建隆”,意欲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希望大家不要造反,所以他的第一个年号叫“太平兴国”。宋真宗继位时,国家内忧外患,故取名“咸平”,希望天下太平。
当然了,虽然年号寄予着皇帝的期望,但很多时候都不准。比如宋真宗的“天禧”年号,本是希望“天降喜事”,结果啥喜事也没有,老天爷反而给了他一堆蝗虫、“帽妖”……
那么,刘娥垂帘听政时,她用的是什么年号呢?
史料记载,刘娥垂帘听政时,一共用过两个年号,分别叫:天圣、明道。正是这两个年号,暴露了刘娥的“野心”。
咱们前面讲过,所谓“天圣”,就是“二人圣”。刘娥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天下,如今的天下,是太后和皇帝共同治理的。
所谓“明道”,就是“日月之道”。刘娥告诉天下,皇帝为日,太后为月,日月共明,阴阳协调,才能普照天下。
后来,刘娥的这种年号思想,被后世的慈禧太后所偷学。在给儿子选年号时,慈禧太后选的年号,就叫“同治”。
既然刘娥想当皇帝,那么刘娥也清楚地知道——若想当皇帝,必须让底下的人跟自己一条心。因此,驱逐跟自己政见不合的王曾,就成为必须要干的事情了。
王曾这个人,比丁谓,诡计不足;比王旦,欠缺稳健;比王钦若,智慧不够。但是,他却是一个有底线、绝不妥协的官员。仅凭这一点,王曾比上述这些人都要强。
这些年,虽然王曾跟刘娥的关系不错,但只要涉及大是大非,王曾就毫不犹豫地站在宋仁宗一边,跟刘娥对着干。这令他成为刘娥的心腹之患。
加上“那个人”病逝,王曾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友,让刘娥敢于更轻易地对王曾下手。
这个让刘娥无比忌惮的人,就是以“直言进谏、忠诚正直”著称的,大宋的御史中丞,人送绰号“鱼头宰相”的鲁宗道。
鲁宗道(966—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
纵观二十四史,大臣可以靠一场胜利的战争、靠一项爱民的政绩、靠一篇精美的文章,甚至可以靠一句恰到好处的马屁(比如和珅),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但是,没有一个大臣“靠”的东西,比鲁宗道的更邪乎。
鲁宗道依靠的东西是——一顿酒。
这是怎么回事呢?
史料记载,鲁宗道进入朝廷后,因为没有后台和门路,一直默默无闻,当年的“同学们”都发家致富了,他还是一个小小的侍从官。
很多人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宋朝的官员工资不菲、待遇颇高。其实,宋朝的官员两极化极其明显。位高权重的人,工资高得惊人,富得流油;官小人微的人,工资则少得可怜,难以养家糊口。
因为官卑职小,鲁宗道每月领不到几个钱,只能在远离皇宫的偏僻地方勉强度日。
当时,鲁宗道家旁边有一条街,街里有一个叫“仁和酒家”的酒馆,酒香醇厚,价格还公道。
在休息之余,鲁宗道会来这里小酌几杯,缓解一下压力。当时宋朝明文规定,不许官员在公众场合饮酒,因而在喝酒时,鲁宗道都会换一身便装,选择一个隐蔽的角落。这么多年了,他一直没有被发现。
天禧元年(1017 年)的一天,皇帝要修改一篇文章,急召鲁宗道进宫。传旨太监来到鲁家后,没有见到鲁宗道。鲁家的人不敢声张,就让太监在家里等等,他们则去“仁和酒家”找鲁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