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禹锡风雨一生的逸闻趣事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就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正如好友白居易对他的描述“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其中,有风雨飘零也有逸闻趣事,如璀璨星星,点缀着诗人浮浮沉沉的人生。

贬居十年的时候,刘禹锡曾被召回京城履历新职。一次和好友外出赏桃花,面对路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回想起自己遭受的不公待遇,刘禹锡感慨万千,写了《玄都观桃花》,诗中“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言外之意是说:你看朝中这熙熙攘攘的权贵,不都是我刘禹锡离开长安之后才走上舞台的吗?这首桃花诗被政敌成功解读然后上报,于是,刘禹锡因诗获罪,再次被贬。

《陋室铭》是刘禹锡五十岁被贬到安徽和州时写的。当时刘禹锡的职位是通判,按照规定他应该住三间三厢的大房子,可是知县很市侩,只分给他一个三间房,房子的门前有条江,望着江水,刘禹锡诗兴大发,写了两句诗歌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生气了,心想还挺潇洒,又让刘禹锡从三间房搬到了两间房,房子位于河边,刘禹锡看到附近风景秀美,就又写诗: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刘禹锡的泰然处之惹怒了知县,他进一步为难诗人,让刘禹锡住进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于是,名闻天下的《陋室铭》就这样诞生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完后,刘禹锡还特意把这首诗镌刻在门口的石头上。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充分体现了他虽身居斗室但从容淡定,雅趣逸致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与其说诗歌写得好,不如说正是作者的高清远志让读者对《陋室铭》心折首肯。

多年以后,五十多岁的刘禹锡调回洛阳担任主客郎中,集贤学士等官职,此时的诗人已经两鬓如霜,青春年华就在风雨飘零中黯然消逝。宦海沉浮几多载,刘禹锡却依然保持豪迈洒脱,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他说“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回到京城后,许多人都很钦慕刘禹锡,争相请他吃饭。其中,就有李坤,就是写《悯农》的那个诗人,当时李坤担任司空,(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刘禹锡刚回到京城,同朝为官,不好驳其面子,只得到李府赴约。

李坤精心准备了美酒佳肴,盛情款待,宴会还有歌姬舞女相伴,酒酣耳热,刘禹锡诗情浓烈,赋诗一首《赠李司空妓》》:鬟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前两句赞美歌姬之美,后两句则意味深长,说李司空你已经见惯了这种奢华场面,习以为常了,可是我这个久居江南的小刺史却非常不适应,以至于有断肠之痛。

此诗表明刘禹锡和李坤分明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境界格局大不同。李坤写出了悲天悯人的传世佳作,生活中却追求享乐,养尊处优。而在基层多年,明白民生之多艰的刘禹锡,才是真正关心体恤劳苦大众的那一个。

一场宴会,一首诗,使两个诗人地北天南,也让刘禹锡无意中创造了一个经典成语:司空见惯。意思是某些事经常见,不足为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禹锡风雨一生的逸闻趣事    刘禹锡  刘禹锡词条  逸闻趣事  逸闻趣事词条  风雨  风雨词条  一生  一生词条  
宋朝

 辽史:公元1211年 屈出律篡夺...

屈出律(?~1218)是乃蛮太阳汗的儿子。1204年,蒙古成吉思汗灭了乃蛮部,乃蛮部长太阳汗战死。其子屈出律穿过别失八里,进入古叉地区,于1208年逃到西辽。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