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一听到中日之战,一定有人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好奇和亢奋。这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但是估计很多人除了甲午战争和二战抗日战争以外,知之甚少。中国和日本正经打了四次,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白江口之战、明朝和日本的万历朝鲜战争、清朝和日本的甲午战争以及我们俗话说的抗日战争。
这四次战争,以汉族政权为主导的三战全胜,其中最辉煌的就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朝鲜之役,朝鲜叫“壬辰倭乱”,日本叫“文禄庆长之役”,但无论三方谁的历史记载,结局都是中国带着打酱油的朝鲜赢了。这次战争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明帝国和几乎是最强大的日本之间的战役,同时还是两个海军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的一场恶斗。韩国前几年拍了个电影,叫《鸣梁海战》便是其中的一个小的战役,为什么要拍这个呢,因为这场战争中,只有鸣梁海战算是他们打的,虽然小,但值得歌颂。生生造出了一种“我们很厉害”的感觉。
这场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次日本入侵朝鲜的动机都是惊人的相似,都是想以朝鲜作为跳板入侵中国,不过日本人的反射弧还算比较长,从唐朝到明朝老实了900多年,从明朝到甲午战争又老实了将近300年。战争打了7年,中间各种谈判议和拖沓,最后以权臣丰臣秀吉病死遗言撤军结束。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就向朝鲜提出假道伐明的要求,朝鲜肯定予以拒绝啊,心想我这国家都是明朝帮我们建立的,你四不四傻,还让我们让路给你打我的宗主国。然后朝鲜就果断挨揍了,一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八道尽失。那么朝鲜有几个都几个道呢,答案是悲哀的,只有三个都八个道。
也就是说,一个月的时间,思密达就不幸亡国了。在冷兵器时代,无论是攻击方式还是粮草供应和推进速度,想做到一个月就亡国,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朝鲜八道行政区参考
但幸运的是,国王跑了。
帝制时代,皇帝和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只要没死,那么复国有望,朝鲜国王李昖一路狼狈逃到中朝边界求救。明神宗为此召开了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出兵帮助朝鲜。日本进攻朝鲜可以说是倾巢出动,官方记载兵力达15~20万人,第一阶段打了三年,明朝派出的是刚刚结束万历三大征之宁夏之役、未来的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如松,率领的部队都是九边精锐和戚家军,总兵力在4万人左右。最著名的平壤之战结束后,日军被阵斩一千多人,伤亡在万人以上,而明军损失只有区区数百人。
几年打下来,日军基本被打回原地,只能说:老大,咱歇歇吧。
停战谁都乐意嘛,于是就歇了,两年不到,日本人皮又痒了,请求再战,这个要求得到了明国董事长神宗皇帝的批准。又打了一年多,由于火炮、造船等科技和战斗力差距太大,日军始终在挨打,伤亡数字一直保持在明军的10倍以上,丰臣秀吉活活急死了,日军只能撤军。其间有个著名的露梁海战,堪称16世纪世界历史最大规模的海战,参战三方有两方都是世界顶级海军选手,共有1000多艘船参加战斗,最后日军惨败而归。
最后,1592-1598年,七年抗日援朝战争彻底结束,丰臣秀吉政权倒台,迎来了德川幕府时代,日本近三百年不敢窥伺中原。战争结束后,朝鲜自然复国了,这场战争朝鲜无疑是最大受益方,摆脱了亡国之痛。明亡后,朝鲜肃宗时期为了报答明朝的再造之恩,建立了“大报坛”,立明神宗排位于内,感恩明朝对朝鲜的复国恩情,后来又加上了明太祖和明毅宗(崇祯)排位,前者是赐国之恩,后者是亡国之痛——去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