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火种,萌发于一个人人心生绝望,又从绝望中生出无数愿景的年代。在绝望与各种愿景间抉择徘徊,却鲜有人能看清时代风潮卷裹下的虚幻与真实。
1843年9月,广西桂平大宣里来了一位谈吐不俗、却以外来苦力身份待人招雇的年轻人。
大宣里在桂平县东北六十余里,是一个龙蛇混杂的客家集市村落群,向来是多事之区,“蝗灾甫息,盗贼复兴,游匪外滋,土匪内迫”。(1844年《重修宣里新圩三界祖庙碑记》)
这个名叫冯云山的广东青年,求雇不成又靠拾粪易粮度日,同时四处劝人“敬拜皇上帝”。冯传播的新教义,在当地客家人中颇有市场,以祖籍惠州的古林社人曾天养为例,自己皈依后又动员了全家男女老少,更走家串户到处说动他人,此后数年间,仅他一人就发动了四百多人。
冯云山的“敬拜上帝”之说,源自同为农村塾师的花县老乡洪仁坤。
落第异梦
对洪仁坤而言,道光二十三年(1843)本是一个彻底绝望的年份。
这年夏天,自幼有“才学优俊”之名的洪仁坤四考秀才不中。每次初试必进前十,每次复试必在榜外,希望屡屡从云端高处摔落粉碎。而在六年前第三次落榜时,即便“悲愤交加,积郁成疾,猝然病倒”四十多天,洪仁坤仍没有放弃科举进取之路。(崔之清《洪秀全评传》)
这一次,这位30岁的老童生终于觉得自己此生已彻底无缘科场功名,于是愤恨发誓从此“不穿清朝服,不考清朝试,自己开科取士”。
也是在这年夏天,绝望后回乡做了塾师的洪仁坤,偶然间在书柜中重新发现了《劝世良言》。那是他六年前得自广州街头的基督教小册子,但他当时稍作浏览便丢在了一边。
此番“潜心细读”后,洪仁坤才发现这是一本“天赐奇书”,从书中“至高无上的真神皇上帝”,他联想到了六年前三度落榜后的病中“异梦”:他被一位蓄金须、穿皂袍的老人迎上天堂,“取出了带恶根的旧心肠,换进了圣洁的新肝胆”,然后和一位中年人一道斩妖除魔。
读完《劝世良言》后,洪仁坤宣称,他梦中的金袍老人和中年人“就是皇上帝和耶稣基督”。而自己是“皇上帝的次子、救世主基督的胞弟”,受命下凡来助人“打倒人世间的一切恶势力,直至高高在上的皇帝”,建立一个“天下男女皆兄弟姐妹”的人间天国(《太平天国起义记》)。病愈后他将小名“火秀”改成了“秀全”,尔后便以此名行走世间、搅动天下。(钟文典《太平天国开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