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威王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儿子。可是,他自即位以来却有九年不亲政,委政卿大夫,国家被弄得一塌胡涂。他亲政后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辨忠奸,该升的升,该杀的杀。有这么一个故事:
齐威王先已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待自己的思路明确以后,即召两个人入朝,一个是即墨大夫,他说:“自你到即墨任职以来,说你坏话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然而我使人察查,在你治理的范围之内,田地开辟,人民生活充足,当官的没有什么为非作歹的事,东方安宁。但你不喜欢在我左右阿臾奉承,以求名誉。”随后封即墨大夫万户。齐威王又召阿大夫,说:“自从你到阿任职以来,赞扬你的话一天比一天多,但是经我派人察查,在你的治理范围内,田野荒芜,土地得不到开辟,人民生活贫困。以前,赵攻甄地,你不相救;卫取薛陵,你甚至都不知道。是你用金钱收买我的左右而骗取名誉的。”当天,烹阿大夫,并把左右收受贿赂之人也尽烹之。
此事震动了齐国,从此以后谁也不敢骗取名誉,不敢文过饰非,人人尽其诚,齐国大治。
齐威王治国的第二步是发现和重用人才。这里又有一个故事:
齐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得意地问威王:“你也有宝物么?”威王说:“没有。”魏王说:“我们虽是小国,还有直径一寸的宝珠装饰在十二乘车上,前后各十枚,你们万乘之大国怎么就没有一点宝物?”威王说:“我所认为的宝物与你所说的宝物是不一样的。我的臣下檀子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东来犯我,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我的臣下盼子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我的臣下黔夫守徐州,燕人居北门,赵人居西门,被迁移过来的有七千余家皆安居乐业。我的臣下种首,负责管理治安,防备盗贼,路不拾遗。他们才是真正的国宝,辉照千里,难道是你十二乘上的珠宝所能比的吗?”魏王惭愧不已,悻悻而去。
人才是治国之本。上面的几个人檀子、盼子、黔夫、种首,都在国家的重要部门任职,齐威王对他们了如己掌,如数家珍,各人负什么责,工作业绩如何,可见齐威王是亲自参与发现和选拔的。作为一个国家来说,还有什么比人才更重要呢?
齐威王治国的第三步是消除外敌的威胁,进行正义的对外战争。这里也有一个故事:
魏国包围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讨此事,有人说不救,有人说救。齐威王问主救的段干朋:“为什么要救?”段干朋说:“不救不仅不符合道义,而且对我国不利,魏国强大后必然会对我国形成威胁。我们派兵驻扎在邯郸之郊,如果赵国没有受到攻击,那么我们也不对魏怎么样。一旦魏夺取了邯郸,弊在魏,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攻取它的襄陵。”齐威王完全赞同。
果然,邯郸被魏国攻占后,早已等待的齐国立即派出田忌率兵南攻魏之襄陵,大败之桂陵。
从此,齐国强于诸侯,号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