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史记》中的小人物感受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司马迁的《史记》虽然以每一个朝代王侯将相的活动为主线记史,但也记有许多十分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是每一个朝代的基本群众,细读他们,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各式各样的众生面孔。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比了解川流不息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王侯将相们还有意义,认识他们比认识大人物还有价值。因为,第一,小人物的人数毕竟占任何一个朝代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第二,时代在变动,主要是上层变动,而处于下层的小人物变化不太明显。所以对他们的研究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对我们今天有借鉴作用。

自由民:

1、农夫

玩世不恭、语言尖刻、十分自傲的农夫:

《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去叶,反(返)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问渡口在哪儿)。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那人为谁驾车)?”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是鲁国的孔丘吗)?”曰:“然(是的)。”曰:“是知津焉(他肯定知道渡口在哪里)。”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你是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浑浑噩噩普天下都是这样的,有谁能改变世道?与其做一个改变世道的人,还不如做一个辟开世道的人)?”耰而不缀(翻土盖土不停)。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的话,我孔丘也就不必参与改变这世道了)。”

长沮和桀溺,孔子认为他们是农夫中的隐士,他们原来的身份是什么人,书中没有交待。是隐士也好,不是隐士也行,但他们在实实在在的种田,乃致于说着话他们还在耕着地。孔子本是问渡口,这两个农夫却不愿回答,反而说什么“他肯定知道渡口在哪里”。孔子不是讲“知天命”吗,怎么不知道渡口呢?这是一种玩世不恭式的辛辣讽刺,比骂人还狠。这些农夫接下去提出的问题,也许是他们耕着地反复思考反复讨论的。别以为他们没有人生观,他们有的是最大的人生观:有谁能改变这个世界,总是自以为是,其实是在折腾,还不如像我们这样——辟开世道。

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祖先,说不定真的如孔子说的“隐士”,也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但最终吃了亏,返本归乡。

《孔子世家》中还有一段: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这些农夫很看不起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从事的活动都一无所知,算个什么有知识的人?自傲,不是知识分子特有的,农夫也自傲,而且有最大的本钱,谁不要生存,谁不要五谷?

在世界没有进入工业化以前,中国古代农民要比现代农民骄傲,尤其是那些没有沦为奴仆的属于“编户齐民”的农民,是有户籍的纳税人口,王侯将相都是他们养活的,他们能不骄傲吗?他们的自傲心理大概是现代人想象不到的。(“编户齐名”的人口管理方式早在西汉以前就有了。)

作为自由民的纳税农民是小人物中的中层人物,占任何一个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

使国家间发动战争的桑农:

伍子胥列传》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梁氏俱桑,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

这很短的一段文字,边邑的农民争桑,两国都要保护本国桑农的利益,就打起仗来了。由此可见,农业在统治者心中的地位很高。“以农为本”,可不是挂在嘴上的,事实就是这样。

2、渔夫

屈原所遇随波逐流的渔夫:

《屈原贾生列传》中的渔夫:屈原至于江滨,被(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被)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被)放为?”

这段对话显示出一个普通渔夫的世界观与封建士大夫的巨大差距,最典型的话是“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回看历史,屈原没有了,封建士大夫也没有了,而渔夫这个群体还在,而且只要河里有鱼这个群体就要永远存在下去。固然普通百姓中也有“顽强不屈”的经典案例,但“随波逐流”毕竟是大多数小人物的心态,也许正是由于有这个心态才能长存于世。“举世混浊”“众人皆醉”,其实浊者与醉者心里是明白的,只是苟且于世而已。

苟且于世,大度地活着,自古到今,大多数中国人之特性也。明明白白地活着,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捍卫真理,那是少数人。

伍子胥所遇重义轻利的渔夫:

伍子胥列传》中的渔夫:伍子胥奔吴,昭关过不去,而且守关人要捉拿他,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夫)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值)千金,以与父(夫)。”父(夫)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最高爵位名称),岂图百金剑邪!”不受。

这位渔夫知道伍子胥被陷害,遭受不白之冤,同情他的遭遇,不要五万粟,也不要“爵执珪”,更不要“值千金”之剑,他选择的是“义”,图的是“道”,具有“助人为乐”的高尚人格。

重义轻利的高尚道德品质自古以来普通的中国人就有,但这与捍卫真理是两回事。他们可以同情帮助伍子胥,而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伍子胥

一个是屈原所遇的渔夫,一是伍子胥所遇的渔夫,这是中国基层群众的两个侧面,两种品行融合在同一阶层里,并行不悖。

3、小市民

前倨而后恭,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苏秦的嫂嫂:

《苏秦列传》苏秦在“出游数年,大困而归”之时,他的兄弟嫂妹妻妾都看不起他,责备他,在苏秦挂六国相印做了大官发了财之后,兄弟嫂妹妻妾对他就不一样了,“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你为什么前时那么傲慢,而现在如此恭敬)?”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地(像蛇一样匍匐而前,以地来掩盖自己惭愧的面孔)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同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苏秦出生在洛阳一个平民之家,兄弟嫂妹妻妾都是小人物。正因为贫寒苏秦才发愤读书,力图出人头地。苏秦最后的发问,把问题指向广大百姓,或者说几乎所有的小人物。他们中的多数人是不是都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中国人有其优秀品德,但是相当多的人也具备苏秦嫂嫂的品质。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攻读四书五经,就不会有人在科举路上拼命跋涉,因为“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士农工商”,“士”是排在“农”前面的。

嫌贫爱富自古有之,小市民尤甚。这也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鸦片战争时期的严复,学贯中西,他将西方的情况与中国相比较,认为中国人的特点有三,一是讲迷信,二是重人情,三是趋炎附势,还是有道理的。

4、有一技之长者

鸡鸣狗盗之士:

《孟尝君列传》齐泯王时,孟尝君为齐相,有人谗言:“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罢免孟尝君的官职)。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解脱),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值)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献给秦昭王的)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追赶)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已在孟尝君出关之后),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鸡鸣狗盗之士在孟尝君的门客中处于“最下坐”和“居下者”的地位,是两个小人物,但就是这两个人,一个偷得秦昭王的狐白裘,一个学鸡打鸣,使得孟尝君安全出了函谷关,回到了齐国。如果不是他们,孟尝君就会成为秦王的刀下鬼了。

鸡鸣狗盗之士,属于有技术专长的人,平时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但一旦需要他们发挥专长的时候,就非他人可比了。

下层社会中有许多能人,往往被忽视,这是一个历史的错误,也是每一个时代的错误。如果让这些被埋没的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将会大大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时代的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有技术专长的人。

5、公职人员

忠于职守的守关人:

《孟尝君列传》中的孟尝君需要盗得狐白裘,需要学得鸡叫,才能骗得守关人而过关,但是《伍子胥列传》中的伍子胥过昭关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到昭关,昭关欲执(捉拿)之。伍子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昭关的守关人对嫌疑人不但不让过关,而且跟在后面追,好在伍子胥遇到渔夫渡河才得逃脱。

由上分析,无论是函谷关还是昭关的守关之人,都非常忠于职守。如果可以被收买,孟尝君、伍子胥何不送上厚礼对他们行贿呢?如果工作马虎何苦要学鸡鸣呢?道德完善不为利所动,工作认真不放过一个可疑之人,是守关人的两条岗位职责,他们都做到了。作为小人物能做到这两方面,也就足够了,国家也就放心了。

坚守岗位,严肃认真,不以权谋私。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对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

谙熟潜规则的狱吏:

《绛侯周勃世家》晚年的周勃有人告他谋反,因而被捕入狱,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是周勃的长子周胜之的妻子),故狱吏教引为证。后来通过公主的活动,果然周勃无罪释放,并恢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一个看牢房的人,也是一个小小的公职人员,谙熟当时社会的潜规则,并教导周勃,既然告你谋反,你可以去找你儿媳妇通关系啊。相反,周勃这位昔日的大将军,对托熟人通关系却连想都没有想过,因而他有了那名千古感言:“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潜规则所以存在,是由于公开的规则行不通。周勃肯定进行过申诉,但没有用。一位忠良在任大将军时、在任丞相时不反朝廷,反而在退职后反朝廷,这不是明摆着的冤案吗?

潜规则是谁发明的?肯定不是周勃那样的高官,很可能发明这一规则的就是些小人物,他们人微言轻,用公开的规则办不成事,倒是潜规则管用,于是潜规则就在小人物中很快推广开来。

追根求源,潜规则是中国人从“重人情”的特点中衍生出来的副产品,此规则也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

要破这一规则,当使公开的规则畅通无阻。]

6、刺客

刺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准备去死。他们也称为“死士”。那么,这是些什么人呢?《刺客列传》中共提到五个人,第一个人曹沫,是鲁国将军,其实并不能算刺客,只是用刀逼齐桓公交出所侵略的鲁国土地。

第二个人是专诸。伍子胥从楚逃到吴国,要求吴王王僚伐楚,但是公子光阻拦。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欲杀王僚,“仍进专诸于公子光”。事成以后公子光当权,伍子胥就可以左右新的吴王了。专诸是一个被主人献给别人的人,显然是小人物之类。此人一直被公子光养着,以便有朝一日,即行行刺。专诸刺死王僚,自己也被杀。按照事先的约定,死后,其子被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封为上卿。

第三个人是豫让。“豫让,晋人也,故尝事范、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晋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此人我们不把他列入小人物之列。他去刺杀赵襄子,没有人给他金钱、地位、美女,仅仅是“士为知己者死”,而且这个“知己”又是一个死去的人。

第四个人是聂政。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姐如齐,以屠为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卻。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返),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母寿……

“百溢黄金”是今天的多少钱,可以计算。终于有一天,聂政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众。聂政直入,上阶刺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聂政被人用百溢黄金收买而杀人,不是杀一个,而是死数十个,最后再加上自己,其状惨遭不忍睹。

第五个人是荆轲。荆轲刺秦王,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历史故事。荆轲何许人也?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入齐,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轲。司马迁对他的身世,没有更多的记述,可见是个一般的自由民,小人物。他好读书击剑,但是卫元君不用他;他游于榆次,盖聂怒而目之;他游于邯郸,鲁句践怒而叱之。只有燕太子丹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看中了他。太子丹将他养起来,住高级宾馆,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刺杀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倒丧了性命。

《梁孝王世家》梁孝王欲做皇帝,没有成功,把仇恨集中到反对他做皇帝的袁盎等大臣身上,指使他的下属公孙诡、羊胜收买刺客,一连杀去十多位大臣。

当时,刺客已进入袁盎家中,袁盎顾之曰:“我所谓袁将军者也,公得毋误乎(你们不要杀错了人)?”刺客曰:“是矣(不错,杀的就是你)!”刺之,置其剑。剑著身。视其剑,新治。问长安中削厉工,工曰:“梁郎某子来治此剑。”以此知而发觉之,发使者捕逐之。事情败露后,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而令公孙诡、羊胜自杀。至于那几个刺客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唯有一死。

在十多位大臣、公孙诡、羊胜及多位刺客的鲜血之上梁孝王与汉文帝握手言欢。被人收买去取别人的性命,被杀者死了,杀人者也死了,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刺客不是小人物,谁肯做这种事?

刺客是一批最为阴冷最为诡谲的小人物。为了金钱美女,把自己的命也垫上去了。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衡量,剥夺别人的生命权,同时也剥夺了自己的生命权,是最没有价值的一批人。

被用金钱、地位、美女收卖的刺客,自古有之,发展为今天的恐怖分子,这是社会的动乱之源。

7、用全新目光看世界的新人

《孝文帝本纪》上讲了这么一件事:汉孝文帝时齐太仓令淳于公获罪当处刑罚,皇帝下诏逮捕至长安下狱。太仓公没有男儿,只有五个女儿。太仓公将行会逮(太仓公将要被押走时),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生女不如生男,有紧急事你们一点没有办法!对家庭没有一点好处)!”其少女缇萦自伤泣(其最小的一个女儿叫缇萦,独自悲伤流泪),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人)皆称其廉平(廉洁,办事公平),今坐(因)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悲叹,死者不可复生,受刑者不可以将肉体恢复,即使要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走了)。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这位少女用全新的目光看世界,她认为若干年来人们熟视无睹的肉刑不当用,宁可自己没入官婢,也要赎父。就是这一封普普通通的信引起皇帝的重视,于是皇帝下达诏书,废除肉刑。从此中国肉刑的废除就与一位少女的名字缇萦联系在一起,缇萦不但在当时就出了名,而且进入史书,从而流芳百世。

小人物中的优秀者历朝历代总是不断出现,他们善良,勤劳,有办法,有能力,有远见,用全新的目光看世界。他们往往一个无意之举,就能带来社会的一个大变化。西汉还有一人叫卜式,将卖羊所得的钱支持国家打败匈奴,由牧羊人而升为御使大夫。

一个有远见的国家统治者要善于从小人物中发现闪光因素,进行扩大、推广,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奴仆:

8、作为佼佼者的奴仆

仆御和他的妻子:

《管晏列传》管仲与晏子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著名人物,管仲位至齐相,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国;晏子也是齐相,事灵公、庄公、景公,义重于山,名声很响。可是在他们的列传里却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写小人物,先写了一个拘押之人越石父,又写了一个驾车人夫妻。晏子为齐相,出,其御(驾车人)之妻从门间(缝)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至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离婚)。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志下者也(思想深刻,而为人为事却很淡定)。今子(你)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改正)。

这位仆御是奴仆中的佼佼者,不然他不可能“意气扬扬,甚至得也”,可见尽管是奴仆身份,但他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很满意,心情十分舒畅。

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奴仆是被压迫者,个个都生活得很不好。奴仆中的上层有可能就是从自由民转变过去的,他们往往有一定的技能,与其自己独立门户,还不如为高官服务,既舒服,又来钱快。

贤惠的妻子将晏子与自己的丈夫一比较,看出了问题,“为人仆御”怎么可以“意志扬扬,甚自得”呢?这不是主仆颠倒了吗?她不是自卑,而是懂得尊重应该尊重的人,懂得仆人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深明大义的女子在小人物中应该不是少数,当时还不存在“孔孟之道”,但可见中华民族的美德早已形成。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小人物能找到一份驾车的工作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为齐相晏子驾车,应该有一份不菲的薪酬,不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珍惜自己的工作,被炒了鱿鱼,下场就惨了。对不知天高地厚、处处露出小人行迹的丈夫,妻子教育几句是完全应该的。

贤妻良母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她们不浮躁,社会不浮躁;如果连她们也浮躁起来,这个社会就动乱不堪了。

9、受侮辱受伤害的奴仆

《齐太公世家》懿公四年春。初,懿公为公子时,与丙戎之父猎,争获不胜,及即位,懿公断丙戎父足,而使丙戎仆。庸职之妻好(漂亮),公纳之宫,使庸职骖乘(驾车)。五月,懿公游于申池,二人(庸职与丙戎)浴,戏。职曰:“断足子!”戎说:“夺妻者(被人夺妻者)。”二人俱恨此言,(因为都伤了痛处),乃怨(都恨懿公),谋与公游竹(竹林)中,二人弑懿公车上,弃竹中而亡去(把尸体抛弃在竹林中而逃走)。

丙戎与庸职都是宫廷中的仆人。他们同是被伤害的人,丙戎父亲被懿公断足,庸职的妻子被懿公霸占。就是这两个下等人还互相嘲笑,这一笑就触到了各人的痛处,因而就有了合谋杀死懿公的行为。

懿公已经伤害了两人,为什么还要将两人放在自己的身边,以致造成自己被杀呢?他是过高估计了自己了。仆人如草根,他从没有想到草根对会自己行凶。由此可见,奴仆在当时的地位十分低下,应该说是远不如农夫的。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个真理自古就有了,不然,两个草根为什么弑君呢?

齐懿公在位为公元前612年至前609年,正是奴隶社会。

10、被无辜杀头的奴仆

《司马穰苴列传》齐景公时,齐国多次打败仗,任用司马穰苴重整军纪。司马穰苴与景公的宠臣庄贾相约于第二天中午至军门商谈治军之事,谁知庄贾直到晚上才来。穰苴询问军正如何处置,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驰,云何?”正曰:“当斩。”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骖,以徇三军。

当斩的应该是景公派来救庄贾的使者,却将使者的仆人、车之左骖杀了。这不是杀错了人吗?不错,因为他们是小人物,仆人,命不值钱。

司马穰苴因治军严厉而名垂千古,殊不知他的刀下有无辜的小人物的血。

此事为齐景公时,在公元前547年至前490年之间,还属于奴隶制社会,出现这样的事也不足为奇。

11、被动参与叛乱的徒奴

《淮阴侯列传》韩信在陈豨反叛后,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后有人告密,袭吕后、太子不成,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于长乐钟室。遂夷韩信三族。

这里虽然没有写被韩信武装起来的“诸官徒奴”的命运,但可以肯定,全部斩杀。韩信的三族有罪的无罪的都被杀了,更何况直接参与叛乱的“诸官徒奴”呢?

韩信为什么要武装这些人进攻皇宫?因为他知道这些奴仆生活在底层,具有反抗要求。其人数虽不及他当年指挥过的千军万马,但估计也有不少人。

主人过享乐生活,没有这些小人物的分,但叛乱需要用性命去赌博的时侯,就用得上他们上前线了。

12、被转手的田僮

《平准书》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商人有市籍的,连同他的家属,都不许占有土地,以有利于农民。有敢违犯此令的,没收为他种田的田仆入官。)

据统计,汉武帝时期的算缗告缗运动,“得民财物以亿计,得男女奴仆以千万数”。可见当时的田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田仆是奴仆的一种。田仆与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也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由上可见,奴仆中有佼佼者,但绝大多数是极为悲惨的一群人,他们被侮辱,被无辜杀头,被非法武装,被转手。

上述12类型的小人物都是出现在从东周到汉武帝时700多年的时间里,先春秋、战国,而后秦、汉,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小人物的命运总的说逐渐变好,汉文帝时即废除肉刑,春秋时侮辱和杀害奴仆的现象,就不可能出现在汉朝了,只有参与反叛的奴仆才被杀,但奴仆被转手仍是正常的。

参考文献:

《史记》司马迁著,岳麓出版社,2003年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等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史记  史记词条  小人物  小人物词条  丰富多彩  丰富多彩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画面  画面词条  
史评

 春秋战乱四大原因

一、由叛逃者引起。叛逃者所在国与收容国关系严重对立,叛逃者与收容国有共同的利益。这往往体现为对外战争。楚国大夫申公巫因仇恨楚将子反逃到了晋国,又自晋国到吴国。吴...(展开)

史评

 蒋介石之死的内情揭秘

自从打内战,蒋介石落败而逃到台湾后,一直以风景优美阳明山士林山区的一栋平房为官邸,过着隐居式的生活。他到了晚年喜欢穿中国传统式的长袍马褂,在个性思想上保持着标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