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这是古人对仁义最直白的定义!
而正是这种仁义让春秋的一位霸主吃了亏,让自己的国家沦为了二流国家,在历史上没有发挥什么重要的作用,这位就是以仁义作为自身标榜的“宋襄公”。他的仁义为他带来了霸主的地位,同时也让他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谓是“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宋襄公在历史上来说其实是一位纯在争议的霸主,他的霸主地位是继承齐恒公的,并不是征讨天下得来的。一代霸主齐恒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说宋襄公没有野心,没有才能吗?并不是宋襄公是有野心的,也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可惜宋国的国力不足以支撑起宋襄公对的霸主地位,在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此战宋国本可以胜利,可惜宋襄公讲究仁义,并没有听取谋士的建议,在楚国还没有布好阵之前进攻楚国,而是在楚国军队布阵完毕之后才开始进攻。可惜他的仁义并没有给他带来战争的胜利,也没有得到楚国的宽容,最后楚兵强大,宋国大败,宋襄公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这就是春秋大义——宋襄公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春秋时期有一位霸主的到了这样的评价,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在与晋国争霸的过程中,楚庄王曾经率领楚军北上,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主力大军开至东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当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闻讯忐忑不安,派巧言善变的大臣去慰劳。此后楚庄王称霸中原。楚庄王在接见周天子的大臣时,与周天子的大臣大论天下大事,谈到兴起时楚庄王问:“天子之鼎,大乎?重乎?”言外之意欲与周天子比权量力。其勃勃野心昭然若揭!
无论是大义春秋的宋襄公,还是一鸣惊人后问鼎中原的楚庄王,都散落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是“义大春秋终成土,问鼎中原也枉然”。无论身前拥有多大的成就,都经不过时间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