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称为“重九”,两阳相逢又称“重阳”。九月初九即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战国时即有“重阳”之气胃,屈原的〈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官兮。”三国魏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在。俗嘉其名。”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诗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有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英、放风筝、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我国政府于1988年定“重阳节”为“敬老节”,届时各地都要积极开展尊老敬老的活动。
“重阳节”常用的对联有:
黄菊倚风村酒熟;
紫门临水稻花香。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九胜春光。
登高喜度老年节;
赏秋畅饮菊花酒。
敬老堂中春送暖;
尊贤梓里业增辉。
话旧他乡曾作客;
登高佳节倍思亲。
年高喜赏登高节;
秋老还添不老春。
杨昌潜于清同治元年(1862)随左宗棠人浙,后任浙江巡抚。同治十二年九月初九(1873.10.29)是其生日。正在甘肃酒泉的左宗棠,特书一联寄贺云:
知公神仙中人,勉为苍生留十穗;
忆昔湖山佳处,曾陪黄菊作重阳。
《自怡轩楹联剩话》卷四载,有王姓长者为乡中善士,凡排难解纷,布德行惠,无所不为。九月九日值其六十寿诞,李承衔代乡亲撰贺联云:
六十年具有宏才,饥寒可救,患难能扶,槐树绍家声,鸠杖相逢都戴德;重九日莫虚佳节,夫妇同楷,儿孙克肖,菊花添酒味,兕觥高举定延龄。
“鸠杖”,杖头刻有鸣形的拐杖。代指老人。“兕觥”,古代酒器。
秦炳文是清代书画家,同治十二年九月初九日(1873.10.29)病逝,享年70岁。冯景亭撰挽联云:
采菊仰高人,正九日禅前,洗盏谁倾元亮酒;
思莼违夙愿。叹二泉山外,归帆空载米家船。
“元亮”,晋诗人陶潜,字元亮。“思莼”喻思乡归隐。“米家船”,北宋书画家米带,常乘舟载书画游览江湖。后借指米带的书画。
1992年重阳节(10.4),广东阳江举办国际风筝会。有联云:
高手竞飞鸢,占尽秋光争虎榜;
好风凭借力,放长银线招财源。
1995年重阳节“尊老爱老敬老”征集对联佳作有:
好景爱桑榆,满目青山留晚照;
余年承雨露,一头白发沐春风。
风月历沧桑,海屋添筹,天公不老;
星光开宇宙,麻姑献寿,王母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