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五月初五

  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室内烧苍术、白芷、艾叶,或者摆放除虫菊。用雄黄酒、艾茎酒、石灰水喷洒屋舍墙壁。

  用瓶插养蜀葵、石榴花、菖蒲等,称之为五毒花。

  床前放置艾人、网蒜,门上插艾草。

  儿童胸前或衣禅上,系老虎头、老虎肚兜、雄黄荷包、樟脑囊,臂上纯五色线,男左女右,称之为长命缕。

  妇女戴老虎花、石榴花或者艾叶。

  医生捉蛤蟆,制取蟾酥,采集百草。制药。

  药店、酒馆用雄黄、芷术、烧酒馈赠主顾。

  五月初五中午准备粽子,饮蓄蒲雄黄酒,吃苋菜、大蒜、灰蛋、黄鱼、雄黄豆,阖家团聚。

  了解屈原、伍子胥、曹娥的历史故事。

  用泽兰、菖蒲或者百草煎汤沐浴。

  举行龙舟比赛,优胜者由地方长官奖励。

  举办射击比赛,表演百步穿杨之技。

五月初五定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按照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常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的计时方法,五月为午,因此五日也称午日。明代俞安期的《类函》引用《风土记》中的记载道:“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这一天也称之为重午,又名端阳,取阳气开始旺盛之意,又称作蒲节。《事物原始)引用《荆楚岁时记》道:“五月五日为端阳,一云蒲节,一云重午。”重午又称作端五。《清嘉录》引用《荆楚岁时记)称京师将五月一日名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四日为端四,五日为端五。

五月初五贴符像

  旧俗端午贴天师符、天师像、五雷符、钟馗图、钟馗嫁妹图、韦陀镇凶图,悬挂吊屏,上面描画着天师或者仙子仙女执剑降毒的故事。有的人家则悬挂五龟桃。也就是彩符,描画姜太公、财神、聚宝盆、摇钱树等,称可以驱邪魅,镇毒恶。凡是厅堂梁上、门窗帐屏,都有粘贴符像的。

  烧送神符的时间,过一个月或者半年不等,其由来大概是在汉代五月初五用五龟图案作为门上的装饰,大多荒诞而无从考证。

五月初五净空气

  入夏以后,天气渐渐炎热,虫类繁生,病毒开始流行,霍乱、疟疾等各种传染病,纷纷伺机侵蚀人体健康,故而此时应当重视预防。

  焚烧药品,是清洁空气的方法之一。因为空气本来是纯净的,而随着动植物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连同人工制造出的各种气体混合在空气中以后,空气质量开始下降,已经严重影响了与空气接触的生物的机体健康。如岚瘴之气、卧房病房之气、动植物腐败之气、废井废坑之气、不适宜的花木之气,都可以破坏生理活动,引起疾病,给人带来莫大的损害。补救的方法,见效快速的是利用药品。

  旧俗在五月初五端午之日,无论贫富,必要购买苍术、白芷,在室内焚燃,据说可以预防疾疫,驱除魔邪,杀灭蛇虫。因为二者都典性辛温,气味峻烈而芬芳,最能祛风燥湿,生阳气,化郁结,尤其善于驱除空气中的秽恶之气。而且此类药品,价格低廉,易于购买,遇到流行病时,更可以消除病毒。焚烧时还可掺人大黄、降香、雄黄、砒石等。定好消毒的地点和所用时间,将室内门窗封闭严实,熏燃适当的时间,等烟雾消散,火焰熄灭,才可以进人室内居住。此种洁净空气的方法,费用节省,操作简便而又功效显著。

五月初五燃艾叶

  艾,性纯阳,能温气血,驱寒湿,止诸血,除腹痛,有舒解强壮的功效。可杀虫,散发强烈的芬芳之气;能通窍辟恶。取太阳真火,有起死回生之功效。故而医家用艾灸百病。我国有针灸一科,在患者经脉腑穴,或者用针刺,或者用艾灸,来进行治疗,效果都十分神奇。黄帝有《针灸经》,扁鹊有《针灸玉龙赋),唐代有《明皇针灸图》,宋朝有《铜人脑穴针灸图》,可见针灸在医药上的功用很大。我国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历史很早,远在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孟子所说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就是指应用艾灸的功效。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时节,阳气渐盛,各种含有毒质的气体物体,最容易侵袭人体,因此此日我国民间大举施用艾叶,的确是极为科学之举。用艾来熏燃屋宇,和用苍术、白芷的功用相同。

五月初五喷艾酒

  艾茎干后,浸染麻油,再引火点燃灸炷人体,会起到滋润的功效,灸疮时,直至治愈也不感疼痛。艾茎也可制作筷子、鞭子和烛心。端午将艾茎泡到酒里,成为艾茎酒,也称为艾酒。《玉烛宝典》载:“洛阳人家。端午造术羹艾酒,研雄黄末和酒,谓之雄黄酒。”湖北监利县五月初五日流行用艾茎酒,山东惠明,湖南宁远,陕西凤翔,江苏嘉定、清河以及浙江吴兴等处,则用雄黄酒来辟恶毒,遍喷屋舍门墙,大概都是取其气味醇厚,燥湿除虫,人足阳明经,通行气血。可去邪恶的特点。

五月初五除虫菊

  除虫菊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我国近代也有种植。花中含有一种化合物,晒千研粉,可以除蚊蚤,并能驱走植物体上的害虫。国内夏季盛行的蚊烟,都用除虫菊做主要原料,只是必须要用开白花的,开红花的除虫菊则没有除虫的功效。五月初五日使用此物。

洒石灰水

  石灰,有火气,能燥湿杀虫。用石灰水喷洒墙壁,其功用与雄黄酒相等。

五月初五植花木

  蜀葵,颜色有红、紫、白多种,十分美丽。蜀葵的根茎都可人药,能治疗病气、淋病、痢疾以及一切疮疥等。古人称蜀葵疏茎密叶,翠尊艳花,金粉植心。

  石榴花,颜色有红、黄、白各种,红石榴花十分艳丽,人们多有种植,尤其被产区外的人所看重。唐代韩愈有诗句道:“五月榴花照眼明。”

  菖蒲中叶子细长的,叫作石菖蒲。用瓦盆栽种,设在案头,可供玩赏。书斋中多有放置,可数十年不枯。最纤细的,叶子仅有三四寸长,芳香清冽,苍翠可爱。菖蒲能振动中气,鼓舞清阳,辟除四时秽浊不正之气,又有明目的功效。

  农历端午。石榴花与菖蒲、蜀葵,都是人们室内应时的点缀品,或作为盆景,或作为瓶插。杭州旧俗,此日家家购买蜀葵、石榴、菖蒲、艾草,植于堂中,并衬上五色花纸。

  北平五月,居民往往将蜀葵、石榴花、菖蒲、艾草和夹竹桃罗列在中庭,作为清赏之物。榴竹之间,必用鱼缸相配。红鱼数条,游乐其中,几乎家家如此,素有“天盖鱼缸石榴树”之句。

五月初五制艾人

  艾人,六朝时就已经流行了,《荆楚岁时记)称五月五日,四民皆踏百草,进行斗百草的游戏;采艾做成人形,悬挂于门上,用以镶除毒气。又有注解:“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日:‘岁多病则艾先生。’”宋代开封民间每逢端午,也都在门窗悬挂艾人。《东京梦华录》中载:“自五月一日至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相迎宴赏。”

  近代,人们在端午悬挂艾草,将其缝缀于衣褂,放置床前,或者系在门户,几乎已经到了处处置艾的地步。

独囊网蒜

  选取本来不分瓣的蒜,结网将蒜系起来作为装饰,称之为独囊网蒜,一般都挂在门上,或者挂在床头。江宁、湖州、苏州等地都十分盛行。人们大多用以辟邪恶、解毒气。

  蒜原本产于胡人之地,汉代张赛出使西域,方始得以传至中原。蒜又叫作葫,因其气味类似于中土的小蒜,于是称作大蒜。

  蒜的臭气强烈,在医药上应用很广,能除秽通窍,消除痈肿,治疗关格(病名,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以及肺结核。它是镇咳、祛痰、利尿的良药,兼治一切不消化引起的泻痢。我国各地皆有出产。

系老虎头

  将线编成老虎形状,系在小孩子胸前,称之为老虎头,还有一种小孩子系的彩绣为虎形图案的红色肚兜,称之为老虎肚兜。虎为猛兽,人们以老虎作为体魄强健的标准,系老虎头,寓意孩子身体健康,茁壮成长,具有伏虎之力。吴受云《江湘节物词小序)记载:“杭人午日制老虎头,系小儿襟带间,示服猛也。”

制做绣囊

  端午制作的绣囊或者线袋,都极小,类似于荷包的形状,其中盛放雄黄,称之为雄黄荷包。人们将其系在衣服上,可以辟邪秽。也称作雄黄袋。

五月初五缠彩线

  古时将五月五日作为恶日(见《史记·孟尝君传)中“文以五月五日生,父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因此,端午人们都用五彩丝线缠手臂,以辟凶器及鬼,据说还可以不生瘟病(见汉朝应邵《风俗通》)。范哗在《后汉书》中还将其列人《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虽然所系之处不同,但是人们认为五彩丝线能辟恶的说法则是一样的。

  自从汉代以来,端午手臂缠五彩丝线这一习俗一直沿袭下来,后世还冠以各种名称。《荆楚岁时记》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有注解道:“一名长生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增,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各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装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西京杂记)载:“侍儿贾佩兰说在宫时,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另外《风俗通》又记载:“闺中于七夕,取五色彩绳系臂上,谓之五色长命缕。”可见汉时就已经有了长命缕的称呼,且不限于五月五日用。五彩丝线的另一名称为百索,可见《事物原始》中引用《风土记》的记载:“以五彩丝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缕。今百索是也。”

  唐宋时,在东北崛起的辽国,也深受汉俗影响。《辽史·礼志》记载:“重午仪,至日,臣僚昧爽赴御帐,皇帝系长寿彩缕,升车坐,引北南臣僚合班,如丹埠之仪。所司各赐寿缕揖,臣僚跪受,再拜引退。从驾至膳所,酒三行。若赐宴,临时听救。”其中记述“岁时杂仪”,每逢“五月重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赐三事,君臣宴乐,渤海膳夫进艾糕。以五彩丝为索缠臂,谓之合欢结。又以彩丝宛转为人形,替之,谓之长命缕。国语谓是日为讨赛咿倪。讨,五;赛咿倪,月也”。

  晋唐时期,民间将五彩线作为礼品相互赠送,并加上一些装饰品,以更加漂亮。晋陆绷(邺中记》称:“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祠神,及作五缕五色辛盘相问遗。”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北方妇人,五月进长命缕宛转绳,皆结为人像带之。”宋朝时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也用百素作为端午的节令之物。明代北京人称之为端午索。《帝京景物略》称:“五月五日之午前,项各采系,垂金锡,若钱者,若锁者,曰端午索。”

  大凡任何一种习俗风尚,其最初产生都必定十分简单。此后因社会进化以及风土不同的关系,渐渐繁复,再加以种种附会,与原意就更加大相径庭。国内各地,端午节系长命缕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如北京附近的良乡。端午日用五色绒作为续命索,系手足和脖颈处,和汉朝时仅仅用五色丝线系臂相比已经不同了;平谷一带,则是儿童颈、仲、胫、足都系彩增,据说可以辟毒,称之为百岁索。冀州,幼儿在颈、腕处系百索,称为虫不蓄。江宁人佩戴五色符线、符牌。安徽怀宁妇女在臂上系五彩丝,称可辟兵疫。浙江的余杭、诸暨,小孩子于臂上系五色线,称之为健线,江苏雄宁称之为续命线。山西解州,儿童在脖颈上系百索,称之为屈原缚蚊龙。福建福州此时无论老幼,都用五彩丝线系臂。以前相传三间大夫屈原告诉人们,五色丝是较龙最怕之物,又传说可以辟蛇,到了七夕才可将丝线解下来扔掉。河南汲县,自五月初一,小孩手足便系上五色彩线。山东惠明一带,则用彩线系儿童手臂,称长命缕。湖北武昌,小孩子系五色缕,据说可避病瘟。吴地风俗编结五色丝为索,系于小孩臂上,男左女右,称之为长寿线。古人有诗道:“编成杂组费功深。络素轻于臂缠金。笑语玉郎还忆否?年来五彩结同心。”

簪石榴花

  石榴花鲜艳夺目,端午时女子都将其替戴在发w间或者佩戴在衫裙上,称为端午景、女儿节。明朝时,北平从五月一日到五月初五日,家家打扮小闺女,答戴榴花。极为妍美,称此日为女儿节。余有丁《帝京五日歌》唱道:“都人重五女儿节,酒蒲角黍榴花辰,金锁当胸符当髻,衫裙簪朵盈盈新。”扬州、高邮等地,女子簪戴榴花后,到了中午便摘下扔掉,以祛目疾,称之为送赤眼。

五月初五佩艾叶

  艾叶,性质柔轻,颜色淡绿,香气袭人,此日一般也佩戴艾叶作为装饰。北方如河北冀州、山西解州等地,五月端午,男女都戴艾叶,称之为去疾。

五月初五取蟾酥

  蛤蟆与蟾蜍,都能够攻毒拔毒,是外科的重要药物。蛤蟆性辛寒,有毒,主治邪气,服用后不患热病。蟾蜍性辛凉,微毒,能杀虫,其皮内毒腺所分泌的白汁,名叫蟾酥,能散风火、痈毒,治发背(生于脊背部位的痈疽)、疗肿,有强心之效。黄宫绣《本草求真》记载:“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大概邪气侵人人体,郁滞不解。则可能成为疗肿、发背、阴疮、疽病、恶疮,因此必须用此辛温之药来治。

  我国内地乡民,常常在捕捉蟾蜍后,取其皮来贴溃疡、恶疮,效果很好。小孩子没有出过水痘的,如果用水蓄养癞蛤蟆五只,或者七只,等到它口吐白沫。过午取水,煎汤洗浴,可以少生痘疮。药店经常在端午日收取蟾赊,刺取其沫,供制作紫金锭和收合丹丸来用,大概要收取上万只。旧时京师的太医院也如此制取蟾酥。《间史掇遗》记载:“五月五日,太医院官具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蛤蟆,取蟾酥,以针刺其两眉,蟾多死。吾乡朱公儒为院使,稗两眉止刺其一,蛤虽被刺得活,后遂因之。”

  现在各地还多有这一风俗,有“癞蛤蟆,脱不过五月五”的谚语。即使是较寒冷的地区,如河北等地,人们也都在五月五日捕捉蛤蟆。将古a放在蛤蟆腹内,在阳光下晒,据说所得的墨汁,可以治疗毒疮。至于流行在端午收取蟾酥的原因,大概也是被天医星临门的说法所迷惑,认为此日制药。最有效果。

五月初五采百草

  采摘百草治疗疾病,或留作药饵,俗称之为草头方。有时用于不治之症,往往具有神效,而且价格低廉,容易寻得。草药,一般都在五月五日采集。《荆楚岁时记》称此日赛龙舟,采杂药,在六朝时就已经相沿成习。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五月采百草修制药品,为辟瘟疾等用,藏之良验。”如河北的文安,浙江的金华、建德、杭州,江苏的太仓、震泽、高邮等地,此日都采摘百草,觅蛤蟆,收蜈蚣,斩蛇头,或者焚烟以驱蚊虫,或者留作药品,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所说“五月蓄药。蠲除毒气”之意。

  古人阳年采收阳药,阴年采收阴药,其采药的时间,要根据药物种类和天时地利的关系而定。后来化验的方法进步,制造药物大多注重于提炼方法和药物本质。采收药物除了和药物本身有关系之外,更可不拘时日。

  端午一切饮食服饰,都有辟毒祛灾之意,和其他节日只进行游赏休息的主题不同。堪称我国民间的医药节。

五月初五谢主顾

  我国商界的习惯,凡是本地顾客,交易较多而又可以信任的,都可以打折供取货物,每到端午、中秋或者岁末,则要结算账目。同时店方以应时物品赠送主顾,以酬谢对方给予自己的支持。主客感情融洽,在供求上,彼此都可以得到相应的便利,是很好的习俗。药店酒铺,在五月初五端午这一天特别要表达酬谢之意。

五月初五赏端阳

  五月初五日俗称天中节,也叫作地腊节,明代在这一天,官吏一律休息宴饮。清代则商贾百工都停业,人们在端午前一天,衣冠整齐,相互祝贺。如江苏瓜州、丹徒等地,街市商店,中午时就闭市,同事朋友,聚集畅饮,或者闲散出游。吴地一带则进人酒店共饮,称之为白赏节。至于住户商铺,中午时饮菖蒲酒庆祝节日,几乎处处如此,通称作过端阳节或赏端阳。《真州风土记》载:“午时烧午香,爇苍术,点蚊烟,进蒲筋,家宴赏午,小户之家,亦多买黄鱼,雄黄,烧酒庆节。”

五月初五吃角黍

  粽子是端午食物,也称角黍,其名色很多,形状不一。晋朝有益智粽,南齐有黄粽,唐朝时有百索棕、九子粽,此后又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等,各地都用来祭祀先祖和馈赠。周处《风土记)载:“俗以我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峡之,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向里,未分散之时像也。”刘敬叔《异苑》中称为粽子,为屈原之姊始制。吴均《续齐谐记》称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罗江,楚国人哀悼他,每当端午,用竹筒贮米,投到水中祭祀,后来这一举动传到四面八方,人们都用粽子作为端午的节日食物。《金陵岁时记〕载:“取著叶,裹糯米为三角形,或杂以腊肉,名火腰粽,或以红豆实之,端午之新品也。相传屈子溺泪罗江,其后授梦于一土人云;‘所投米饭,辄为蛟龙争食,若以答叶裹饭,系以丝,则蛟龙不敢相争,庶免馁。’而此粽之制所由仿也。”角黍的由来虽然依据不同,传说各异,但其主旨也都是后人同情屈大夫察力忠诚却被陷害、葬身鱼腹的遭遇,都含有纪念意义。而此时正值仲夏,阴气方生,黍比五谷先熟,因此后世都做角黍,兼作阴的象征。

  唐开元时,宫中端午做粉团角黍,放在盘中,用小角弓射箭,射中者得食,这又是五月初五端午一种别开生面的吃粽子的形式。近年来,浙西长兴、安吉、吴兴等地,即使是清明也包角黍吃。浙东建德、奉化、昌化、常山以及定海各地在重阳,江苏华亭、湖北荆襄在夏至日做粽子,然而究竟不如五月五日那样普遍。

浸菖蒲酒

  菖蒲,是蒲类植物中最为昌盛的一种,故而得名。性辛温,具有清芬之气,是吸聚阳气精华的芳草,能助人振作精神,清痰辟秽,行气定痛,胜邪宜窍。久服轻身,有益心志,助人长寿而不忘不迷。药店中的获香正气丸以及脑察等丸散,都要以之人药。

  以前有菖蒲酒,用菖蒲煎汁,和酒曲及米酿成,久服则耳聪目明。唐代孙思邀(千金月令)载:“端五以百蒲,或缕或屑以泛酒。”《帝京景物略》称端午用菖蒲泡酒,用艾草插门,用雄黄涂抹耳朵口鼻,称为避虫毒。由此可见,用菖蒲浸酒的风俗由来已久。《本草图经》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辟除百疾而除百虫。”现在一般在此日都用菖蒲的根,细细切成碎屑。和雄黄末一起,浸在酒中供饮。

菖蒲汤

  菖蒲味苦辛,气大温,是吸聚阳气精华的芳草。

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矿物,产于山中向阳的一面,为丹之雄,因而得名。味辛而苦,气温而有毒。性平寒,具有燥湿杀虫、治疗疥癣、辟邪气、劫痰、解百虫毒等作用。《抱朴子》中记载:“带雄黄人山林,即不畏蛇。若蛇中人,以少许傅之,登时愈。”华南地势低,热气蒸腾,多有毒虫,只需用雄黄、大蒜等,合捣并制成药丸佩戴,即可防毒虫。如果已经被毒虫咬伤,用少许雄黄敷在伤处,也有很好的疗效。

  旧俗各地每逢端午,都要饮雄黄酒。长者用喝剩下的酒染4、孩的额头,涂抹在耳鼻以及手足心,或者随意撒在墙壁处,用以祛毒虫。湖北监利一带称之为避百毒,江苏武进称之为避五毒,北平叫作避毒虫。因为小孩子抵抗力弱,辟恶除邪便更为重要。奔子、耳朵往往容易有小虫爬人,须加注意。额头在脑的前部,在上面画写“王”字,是寓意孩子成长得高大健壮。

五月初五赛龙舟

  端午竞渡,本来是水乡训练水师的遗风。沉湘东吴,赛龙舟的规模,全国最为盛大,胜事流传,史不绝书。若是追究其意义,则大都在于凭吊忠臣孝女。相传屈原在五月五日赴泪罗江而死,楚国人为之哀痛,于是争划舟揖前去捞救。《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泪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为竞渡之戏。迅揖齐驰,掉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安徽巢县本是楚国旧地,现在还存有竞渡庙,其中塑有屈原像,称为三间祠。在每年五月一日,将屈原像迎谙到船上,击鼓奋揖,踊跃争先,竞赛龙舟,直到五日才结束活动。而湖南常德东门外,旧时有招屈亭,亭前江水泪泊向东,这个地方本名就叫作屈原巷,近处有个小港,叫作三间河,相传是屈原游历居住之地。现在当地居民端午日竞赛龙舟,傍晚散船时还一定要唱道:“有也回,无也回,莫待江北冷风吹。”这是《隋书》中记载的龙舟“竞会亭上”的证明。所以纪念屈原是关于赛龙舟来历的第一个传说。

  春秋时期,伍子胥因忠被人陷害致死,吴王夫差事后又将伍子胥的尸体用革囊裹着,扔到了江中。赵哗《吴越春秋》称赛龙舟起于勾践,是同情子胥的忠心而为的。宗漂引用邯郸淳《曹娥碑》中的记载“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称划舟竞渡是东吴的风俗,源于纪念子胥,而与屈原无关。这是关于赛龙舟来历的第二个传说。

  东汉时代的曹娥,会稽上度人。父亲是会弹奏乐器的巫师,在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因逆流迎神而溺死,寻找不到尸体。曹娥时年十四岁,沿江岸昼夜不停地寻找哭泣七日,未果,终投江而死。湖南云梦等地,此日赛龙舟,都在船中放里屈原、曹娥塑像,以对其进行凭吊。纪念曹娥是关于赛龙舟来历的第三个传说。

泽兰

  广义的泽兰有两种,大泽兰即草兰,又名兰草,还叫作都梁香;小泽兰,即通常所说的泽兰。两种泽兰都是同类,生于水旁低洼处。二月时,宿根生出成簇的苗,紫茎素枝,红节绿叶,以茎圆节长而叶子先对生的为草兰,茎细节方、短而叶子有毛的为泽兰,其功用相同。泽兰性辛平,气味芳香,能辟除恶气,利水通便,杀虫毒,辟不祥。煮汤用来洗浴,能解毒去秽,疏散久积的沉郁之气。陆现的《草木疏》称其有王者之香,现在通称为香草。(大戴礼》记载:“五月蓄兰,为沐浴之具。”《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也写道:“浴兰汤兮沐芳。”五月之时,阳气已盛,暑气蒸郁,疾疫易行,如果用兰汤沐浴,自会辟邪恶而达到清洁健身的目的。

  此外,菖蒲之苦可以燥湿,温能辟寒,辛可散结,以之煎煮作为浴汤,能驭除寒湿。使心情舒杨。

百草汤

  端午之日沐浴,除了可用泽兰、曹蒲煎汤之外,凡是百草中具有同等功用的,也可以利用其煎制浴汤。用于清洁身体、舒爽精神,并获得治疗上的功效。对于皮肤病的防治,最为适宜。湖北恩施等地,此日人们都采百草煎汤,用以洗浴,以免生疮疥。江苏泰州,湖南宁远,浙东的平阳、宜平、庆元、绪云以及江山各县,端午都有采收百草头煎汤沐浴的习俗,当地人称之为百草汤,据说可以去毒。

骑射比赛

  射箭是古代六艺之一。《礼记》中记载:“习射御角力。”古代文武合一,士大夫都要习射。(国策》称养由基善射,距离杨叶百步之遥射箭,百发百中。后世善射的人,也喜练百步穿杨之技,一般都在端午进行。《文昌杂录》称,军中在端午跑马,称之为嘴柳,也叫作扎柳。宋时的辽金,每逢端午,必定要举行射柳活动。《金史·礼志)中记述得非常详尽:“凡重五日拜天。礼毕,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链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清代北平端午,除了赛龙舟之外,则进行射柳比赛,称之为走骡骑,中官之类的官员竞相以骑马射箭为娱乐形式。这一天,天坛游人极盛,很多人都前来观看射箭决赛。《燕都杂咏顺描写了当时的场面:“助柳过端阳,筵开艾酒香,巧分长命缕,缚得豆儿娘。”注日:“旧俗五日射柳名嘴柳。”另外王士祯《都门竹枝词》写道:“端阳嘴柳足欢娱,雾谷新裁胜六蛛。”南方如海宁等地,此日军官也要在演武场集合,进行射柳的活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五月初五  初五  初五词条  五月  五月词条  五月初五词条  
茶文化火把节

 凉山火把节

 火  彝人的崇拜  火的历史  是一条火的河  火的民族  是一首火的诗…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传统的盛大佳节。  火把节彝语称为“都宰”。关于火把节的由来。...(展开)

茶文化茶道

 得天独厚大树茶

喜欢普洱茶的人,一定会经常听到古树茶、大树茶、老树茶、小树茶、乔木茶、灌木茶、台地茶(云南当地人称“坝子茶”)、高山茶(云南当地人称“山头茶”)、生态茶、有机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