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扎扎节文称六月年,是居住在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一带的哈尼族人民传统的节日。
“苦扎扎”哈尼族语意为“五谷丰登,人畜康泰”,节期三天,一般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节日里,首先杀牛祭神;村村寨寨糯米把把和米酒飘香。按照自古以来的规矩,哈尼族人将请附近汉、傣等兄弟族友到家里作客。各村寨的小伙子都要从山上砍回一棵笔直的青松,在村外磨秋场上安起磨秋;又用粟木和藤条架起转秋、荡秋,为小伙子和姑娘们娱乐之用。从节日的第二天,磨秋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邻寨的小伙子们身穿盛装,骑着打扮得花花绿绿的高头大马来到磨秋场。当身上别有银饰装品的姑娘们来到磨秋场时,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人们尽情地骑磨秋,荡秋千,跳鼓舞和扇舞,弹着弦子进律‘哈巴卡“的赛歌,无不欢欣鼓舞。
节日的最后一天下午,家家户户点燃一把九片的松明火把,敲打着什物,在屋内进行一番”扫荡“,驱邪除恶,然后送至村外路旁,以先来后到为序,将松明火把整齐地放在地上,让它自己燃尽。有的地方将火把送到村头的一座小丘上,集中燃烧。这天下午,各家各户的当家男子,用小簸箕抬着酒肉到磨秋场上会餐。人们团团围座,相互敬酒,高谈村内外大事,展望未来美景。
“苦扎扎”,也叫六月年主是哈尼族的重大节日之一。一般农历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为节。日的第一天,节期3一5天。这个节日原本也是祭祀天神和谷神的,但随着一代又一代社会历史的沉积,逐渐改变了单一祭祀主题的格局,今天的“苦扎扎”更多地呈现出娱乐、聚会的表征。届时,哈尼山寨到处兴高采烈、笑语连天,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相聚磨秋场。
打磨秋是“苦扎扎”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磨秋是在地上埋起一根直木,高约2米,作为中轴,然后在柱顶架起1根约10米长的磨秋杆,使之能左右转动、升降。打磨秋时,人伏在杆的两端,紧抱杆身,或骑坐杆身,利用助跑时的后蹬力。推动若轮番落地、助跑、升腾。关于打磨秋的来历,哈尼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
远古时哈尼祖先日夜烧山开田,山火烧毁了小动物们的家园,锄头挖断了他们的手脚,于是川、动物们就向大神烟沙告状。烟沙一听,不分青红皂白地判决哈尼人每到稻谷将熟的6月,须杀人头祭祀动物的亡魂,动物们也可到田中任意糟踏哈尼人的庄稼。哈尼人苦不堪言,哭声震动天庭,烟沙之母十分同情哈尼人,便想了一个办法哄骗动物说,每年6月,她将严惩哈尼人,将他们吊在空中受苦。另一方面,她又暗暗教哈尼人支起高杆,做成磨秋来打,边打边发出“哦嗬嗬”的哀叫声,表明哈尼人正在受苦。动物们很高兴,以为哈尼人受到了加倍的惩罚,便同意了。从此,哈尼便过六月年,并一定要打磨秋和杀牛祭祀天神。
打磨秋通常先由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先象征性地甩几圈,俗称“开秋”。开秋后,一对对、一双双姑娘小伙轮流转秋,时而快速奔跑,时而从空而降,随着甩秋人的速度越来越快,磨秋_仁的姑娘不时发出欢快的惊呼,围观的人们也越发开心,齐声喊着“哦嗬嗬”为其加油助兴,气氛紧张热烈。
夕阳西下,一排清脆的枪声,是在邀约人们前来唱歌跳舞石、人们再度汇集。老年人围坐在场上喝酒取乐,孩子们尖叫着追逐一戏耍。年轻人则围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认乐作舞。琴声、舞步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间回荡,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开始了……
在“苦扎扎”期间,“串寨”活动最富特色,各村寨的小伙们千方百计地装扮一新,别出心裁地将自己扮成奇形怪状的人物,戴面具、穿碧皮;插羽毛,形形色色,无奇不有。欢乐的串寨队伍每到一寨,都集中到磨秋场,打磨秋、唱山歌丈跳民族舞。村寨里的人则杀猪宰牛,与四方亲友一同欢乐。
苦扎扎节又称六月年,是哈尼族的两大年节之一。“苦扎扎”在哈尼语中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因为哈尼族支系繁多,所以节日时间各地不同,但都是在春耕与夏收之间的农闲时间,节期三至六天。
节日里,各村寨都要首先宰杀一头黄牛,祭秋房,祭天神、地神、山神、寨神等,然后.将牛肉分给各家各户。每家还要春把把,摆酒宴,吃新米饭。饭前,用新收获的稻谷穗、青包谷、青黄豆等祭祖。青年们则要聚集在一起,有的唱山歌,有的摔跤,有的去狩猎,有的去荡秋千。有些地方,热情的哈尼人还要请附近的兄弟民族朋友到家中做客。
骑磨秋是节日里的主要娱乐活动。磨秋是把一根一丈多高的坚硬木头竖在寨边的草坪上,以此作轴心,再把一横木杆从中间凿凹之后架在顶端,两端骑坐对等的人数,骑坐的人交替猛蹬地面,使磨秋像跷跷板一样不断升降,并飞快地旋转,犹如一个旋转的大磨盘,因此叫它磨秋。按照哈尼人的规距,做秋千用的材料必须在黑夜砍好,黎明前扛回村来。所以,在立磨秋的那天早晨,一群壮小伙子就冒着浓雾,唱着山歌把秋杆扛了回来。他们在村寨中心安上磨秋,另外还用栗木和藤条架起转千、荡千。下午,小伙子和姑娘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来到磨秋场上,他们围着秋千谈笑风生,但却没有一个人闯上去荡秋千。这是因为哈尼人有尊长敬老的传统,首先得请几位老年人坐在秋千板上轻轻荡几下,哈尼人称之为开秋,以示身体健康,老而力壮。随后,一双双、一对对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便甩起秋千来。甩秋千的人每悠一下,磨秋的人每转一圈,观众就会发出阵阵喝彩声,喝彩声越大,甩秋千就荡得越高,磨秋转得就越快。那些艺高胆大的小伙子争先恐后地登秋表演,以期博得姑娘的青睐。骑磨秋精彩的小伙子,不仅博得观众的喝彩,而且往往被姑娘们所爱慕。磨秋场上的几架磨秋终日都吸引着成群的哈尼人,村寨附近的树下聚集着一对对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争强好胜的小伙子们在摔跤场上大显身手,围观的人们时而惊叹,时而喝彩。太阳偏西时,场上响起一排排火药枪声,霎时,全寨人都身着盛装齐聚到磨秋场上来了。老人们彼此敬酒祝贺,青年男女则自动围成一个圆圈,随着乐器的伴奏轻歌曼舞。圈子越跳越大,哈尼人跳起了优美的扇子舞、棍舞、木雀舞,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锣鼓声、乐曲声,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和掌声,久久地回荡在山谷之间,哈尼人沉浸在节日的狂欢之中。直到太阳隐没时,排枪再一次响起,娱乐活动到此宣告结束。
有些地方的哈尼人在最后一天晚上要点燃松明火把,举着它照遍屋内的每一个角落,表示驱除邪恶。然后,将火把送到村边路旁,以先后顺序,排成一条火龙,朝东南方向延伸,以示将邪魔驱向远方。碧约人则手举火把在自家田间地头走一遍,以示驱虫除害,保证丰收。然后,大家集中到一个草坪上,点燃象征全寨兴旺的大火把,男女老少则围着火把堆跳起传统的大鼓舞,直到火把烧尽熄灭,方才离去。因此,苦扎扎节又是哈尼族的火把节。
节日期间,是青年男女选择对象和充满浪漫色彩、欢乐和甜蜜的定情日子。在哈尼族叶车人中流行的串寨活动就别有情趣。小伙子们乔装打扮,有的带上脸谱,有的脸上抹各种油彩,身穿长袍,披着花毡,腰束红绸,身背鸡笼,手提棍棒,模样滑稽,引人发笑。姑娘们则身着艳装,打扮得非常漂亮。他们走村串寨,每到一处都要向各村寨的父老乡亲祝贺节日,然后大家一起骑磨秋,敲牛角鼓,唱歌跳舞。暮色降临,姑娘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等待着外寨小伙子们的到来。小伙子们则打着手电筒,寻觅自己心仪的姑娘。随后,夜空中会传来娓娓动听的情歌,巴乌悠扬的曲调可以一直延续到次日黎明。
关于节日里骑磨秋,在哈尼族中有这样一则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哈尼人的祖先烧山开荒,开渠种田,无意中得罪了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山上的狐狸、豺和山下的蚯蚓、蚂蚁等纷纷到神殿去告哈尼人残杀它们的同类。判官听后,便判哈尼人每年六月砍人头祭这些动物的亡灵。后来天神么咪知道了这件事,非常体谅哈尼人为此而遭受的灾难和痛苦。于是,他先哄动物说:以后每年六月把哈尼男女老少都吊在半空,活活饿死。接着,他又去告诉哈尼人立起磨秋和荡秋千,不要再供人头,改换供牛头。从此,这个原以人头为祭的残酷日子变成了哈尼人欢乐的节日,并世世代代沿袭下来。
苦扎扎节既是哈尼人民休闲娱乐、调剂身心的节日,也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奋发向上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