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传说这种风俗习惯,是孔夫子在陈蔡被围之后开始的。
春秋末年,孔子带领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学说,被陈蔡人围困了七天七夜。他们带的干粮吃完了,饿得头晕眼花。这时,孔子把他能言善辩的弟子子贡叫到跟前,嘱咐他到一个名叫范旦的人那里去借粮。
这范旦是个干啥的呢?原来是天底下要饭人的总头目,人称范旦老祖。子贡找到范旦老祖,说明了来意。
范旦想:人们都说孔夫子和他的弟子很有学间,我不妨试一试。他对子贡说:“我给你提个问题,若回答得出,就借粮给你;若回答不出,你就空手回去。”
子贡听了,心想:我孔门弟子,知识渊博,礼仪精通,名扬海内,岂能被要饭的难住不成?便点头答应了。
范旦笑笑说:“好坏多少喜欢恼。你说一句话,把这七个字包含进去,表明一个意思,而又不失常理。”
子贡听罢傻了脸,结巴半天才说:“天上星星多,月亮少……”范旦听着不粘板儿,把手一摆,要他去问问老师,再来回答。
子贡回来见了孔子,把范旦提的问题叙述一遍,孔子说:“文字游戏,有何难哉!你去告诉他:天地之间好人多,坏人少,借时喜欢还时恼。”
范旦得到了圆满的回答,就答应借粮。他让手下人取出一笔帽米来,交给子贡。子贡一见只借给这么一点点米,想问一问,又怕再出丑,只好捧着笔帽回去了。
孔子与众弟子饿得急不可奈,早烧开一大锅水,等着子贡借粮回来。子贡将笔帽的米全倒进锅里,竟煮了白花花的一大锅米饭,咋吃也吃不完。
三天以后,陈蔡人才给孔子放行。这时,范旦派人送来一张字条,上面写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还我一笔帽米来。”孔子忙吩咐弟子们买米往那个笔帽里装,整整装了三十石米,笔帽仍象空的一样。孔子看很难还够这一笔帽米,又急于去列国游说,便想了一个办法,叫来人回去告诉范旦老祖:米债一时不能还清,留给后人慢慢去还。今后凡是门上贴对联的人家,俱是儒家弟子,要饭吃的即可前去讨米。
事后,孔子又告诉天下所有的儒家弟子,每年腊月二十八日贴对联。有要饭吃的上门,不能无礼拒之,要尽力施舍。这事儿,慢慢地形成,种规矩。平民百姓过年时,也想借以讨个吉利,张贴起对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