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门巴年

  门巴年是西藏自治区路瑜地区墨脱、梅楚卡等地门巴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门巴族通用藏历,故过年时间与藏族相同,于每年藏历正月初一举行,为期五六天。

  节前,门巴族各家各户都要忙着打扫庭院,屋里屋外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天黑之后,各家将垃圾倒到三岔路口,以示辞旧迎新,全年吉祥。然后,在房屋的墙上用白粉画上吉祥徽。深夜,人们要到河边去背“吉祥圣水”。第一个到达水边背水的人,要在水边撒点糌粑,并在水边的石头上抹点酥油,放上油条,然后点燃儿根柏树枝,祭一点酒,供奉水神,祈求平安多福。他们认为谁家背吉祥水去得最早,这年谁的吉利就最多。如果在鸡叫第一遍时能打到吉祥圣水,便高声欢呼,这意味着全年大吉大利。接着,全家人就用吉祥圣水洗脸、烧茶、做饭。

  大年初一,全家男女老少换上新衣,吃团圆饭,一般不外出做客。从初二开始,村村寨寨的门巴人开始正式拜年,亲朋好友相互登门拜访,赠送礼品,彼此祝贺节日吉祥。欢度新年时,家家户户还要用各色小布条做成彩旗,插在自己的房屋前后,表示吉利,初二至初五这两天砍回柴,也要在上面洒上一点面浆。

  门巴族在过年时喜爱饮酒。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酿好了酒。酒是用土方法酿制的。他们先将脱粒的玉米,或是鸡爪谷,或是青棵,或是大米,放进一个长方形似木箱的容器里,加人酒糟发酵成酒酿,储存起来。

  过年饮时,用芭蕉叶包上一包酒酿,放进一根长约二尺的竹筒中,再倒人两瓢凉水,片刻之后,把底部的木塞拔掉,酒便顺着底部的小孔流出。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味道清淡,芳香浓郁,十分可口。饮酒时要先用手指蘸上弹出一点,然后进口。

  门巴族男女老少在过年时非常讲究打扮,都喜欢穿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届时,不论男女,都要穿上红色氆氇长袍,戴上巴尔拾帽。巴尔拾帽男女无别,其帽顶是用黑色氆氇制成,帽围是用红色氆氇或红色毡绒缝制二寸高的筒状,翻沿部分用的是橘黄色毡绒,镶以孔雀蓝的沿边,并留一楔形缺口,戴时缺口对着右眼的上方。许多门巴族妇女还喜欢在帽子的翻沿上插上一支孔雀翎或是堆鸡尾,鲜艳夺目。墨脱一带的门巴族妇女下身喜欢围一条有竖条花纹、下边带飘穗的筒裙;而上门隅地区的妇女则喜欢围一条用白氆氇做的围裙。无论穿筒裙或围裙,均系腰带,腰间佩挂小腰刀,十分英武。

  居住在上门隅的门巴妇女,无论老幼,背后都要披上一张完完整整的小牛皮,毛向内而皮板朝外,小牛皮的头部向上直抵颈项,牛尾朝下,四肢向两侧伸展。过年时,她们一定要换上一张新牛皮,就像换新装一样。对门巴族而言,头戴巴尔拾小帽和身披小牛皮是一种美的标志。一首门巴族情歌唱道:“头戴小帽俊美,因插孔雀花翎;身披上好牛皮,容貌更加动情。”她们一个个打扮得威武英俊、和谐美观,为节日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

  节日之夜,村寨的周围燃起了熊熊的髯火,人们兴高采烈,围着火堆唱歌跳舞,饮酒作乐。男女青年情趣高涨,唱起了“萨玛”(酒歌)、“加鲁”(情歌),有的对唱,有的合唱。萨玛曲调欢快、明朗、昂扬,以抒情为主,表达了门巴人民的美好祝愿。有的村寨还要上演一种民间戏剧。演员们演出时均戴上假面具,根据角色的需要,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形象。动作以跳为主,演员在锣拔的伴奏下舞蹈。唱词为散体民歌形式,自由流畅。一般唱时不跳,跳时不唱,人物说白不多。较流行的是五场戏《阿拉卡教父子》。节日期间,门巴人还常常跳起对舞和群舞,舞姿富于变化,时而柔和舒展,时而粗犷热烈,表现力很强。舞蹈时经常以踏地合节拍协调动作,带有明显的藏族踢踏舞的风格。

  门巴人民十分重视服饰美,其谚语道:“‘多’藏在数目中,‘美’藏在装饰中。”每逢门巴年时,他们都要精心装扮自己,通过对自身的美化,进而又美化了大千世界,表达了门巴族人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门巴年  门巴  门巴词条  门巴年词条  
茶文化茶道

 健康饮茶要“三看“

茶作为传统健康饮品,怎么喝,还是很有讲究的。健康饮茶要“三看”:一 看体质比如体热的人适合绿茶,肠胃不好最好选发酵茶。如春天易上火,就喝绿茶;心情不好时则饮花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