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元宵节的地花鼓

  地花鼓就是小丑和花旦演员,身着不同服饰、手持道具,在鼓乐的伴奏下,通过演员的身体动作和唱词、道白等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性格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出时不需搭建舞台,一般在农家堂屋、屋场地坪就地演出,所以谓之地花鼓,是一种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乡土小戏。地花鼓又称“花鼓子”、“对子花鼓”,盛行于我国南方地处湖湘的益阳地区,是城乡闹元宵及喜庆活动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地花鼓源于何时,尚无准确史料记载。《周官·司巫》讲:“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舞雩肯定是在露天野地进行,在古代祭祀活动中有以舞蹈形式的表演存在。汉代张衡在《西京赋》记载的《蔓延之戏》里描述的多种幻术杂耍性的文娱表演称为汉代百戏,汉代百戏成为了后世之各种表演的雏形。蔡质在《汉仪》中记载:“正月里,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出水遨戏于庭,炫耀日光。”说明汉代在正月里也有规模较大的庆典娱乐活动。

  到元代,中国戏曲、杂剧蔚然兴起,一批杰出人才成为优秀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到明、清时期陆续形成一些大的剧种,如京剧、昆剧等,民间地方小戏也很兴盛,如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秧歌戏等。正月十五夜闹元宵的文化活动在民间有一个始于朱元璋的传说:元末朱元璋利用明教,推翻了元朝统治者后,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做皇帝后,不忘家乡的支持和恩德,邀请凤阳老家的乡亲父老进京同欢。乡亲父老为感谢皇恩,编排了很多歌颂朱元璋的唱词,组织了几条金黄色的布龙、花鼓等民间娱乐节目,到南京演出给皇帝看,很受朱元璋欢迎,从正月初四一直欢闹到正月十五结束。以后各州县仿效,闹元宵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在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刊行的《浏阳县志》记载的当地元宵节玩龙灯的景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清同治十二年(1872年)《益阳县志》记载当时益阳风俗中:“上元称灯节,剪纸为灯,悬庭户街衙,或结队为龙灯,或杂制花灯扮狮子,踢球演剧,全鼓喧闹,沿家唱舞为乐,辄十数夜,通日庆元宵。”由此说明花鼓戏在清嘉庆、同治年间已经形成,距今已有190多年历史。实际上,地花鼓与花鼓戏是同一戏种的两类表演,是地花鼓的出现发展延伸成了花鼓戏,还是花鼓戏衍生出了地花鼓,历史上尚无准确的文字记载。无论是花鼓戏还是地花鼓,可以确切地说,都是源于古代祭祀仪式巫术表演的延伸和发展。

  益阳地花鼓,又称打(耍)地花鼓,打(耍)地花鼓时,男女分别扮成丑旦,一丑一旦叫单花鼓,两旦一丑叫三人花鼓,两旦两丑叫双人花鼓。丑角化妆成“小三花”,穿短折子,围短裙,头带无边草帽,手执花纸扇,旦角化妆成“花旦”,身着彩衣彩裤,或系彩色长裙,头戴凤冠或饰花等,手持红绸巾。在唢呐、丝弦、鼓乐的伴奏声中,边舞边唱,男走矮步,活泼放荡,滑稽可笑,女舞凤摆柳,谓之“矮步圆场凤摆柳,丑角围着旦角转”,具有较强的民间舞蹈特点。

  益阳地花鼓,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可分为唢呐花鼓和弦子花鼓,常用的曲调有西湖、木马调、望郎调、采茶调等。主要曲目有《望郎》、《对花》、《十绣》、《比古》、《扯萝卜菜》等。打地花鼓一般从正月初七、初八开始进入表演期,所以主题大都是送喜、送财或结合农村四时节令的劳动场面和男女青年的爱情生活等。唢呐花鼓用长槌、挑五槌、大溜子等锣鼓点子,突出唢呐伴奏效果,场面热烈;弦子花鼓不用唢呐,而用丝弦乐伴奏,边唱边舞,表演时配合敲打碟子、酒杯等,场面热闹。作为湘北传统舞蹈代表的益阳南县地花鼓2006年被湖南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花鼓唱词一:十二个月望郎

  顾名思义,望郎是年轻女子盼望、祈望和想望男子的意思,唱词以农事节气为基调,以青年男女爱情为主线,通过对手表演,场面和谐、热烈而幽默,反映了基层平民的生活情趣,从文字上分析,这应该是辛亥革命以后定型的唱词,因为它突破了古代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思想束缚。

  正哪月 望我的郎是新年 双膝跌跪姐的门哪前 双手忙把郎扯起 姊妹双双拜个什么的年咿呀咿子呀哝哟拜个什么的年 二个月 望我的郎 是花朝 推开纱窗把郎瞧 一眼瞧见郎来了 我梳妆打扮把郎瞧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把我郎来瞧哪 三个月 望哒我的郎 是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三个铜钱买把伞 免得情哥把雨淋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被雨淋哪 四个月 望我的郎 四月八 家家户户把田插 心想留郎睡一晚 一人耽误十人忙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耽误十人忙哪 五个月 望我的郎 是端阳 龙船下水闹河江 两边坐的划船手 中间坐的打鼓郎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打鼓郎哪 六个月 望我的郎 热难当 多栽杨柳少栽桑 少栽桑树免人扯多 栽杨柳好歇阴凉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歇阴凉哪 七个月 望我的郎 七月七 牛郎织女恩爱妻 七月七日来相会 为何隔别在天河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在天河哎 八个月 望我的郎 是中秋 花生月饼与郎留 留郎喝杯好水酒 姊妹过一好中秋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好中秋哎 九个月 望我的郎 是重阳 重阳美酒菊花香 心想留郎吃美酒 再到来年九月九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九月九哎 十个月 望我的郎 立了冬 门前吹起了冷霜风 劝郎莫到江边走 河风吹老少年郎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少年郎哪 冬个月 望我的郎 郎心忧 洞宾酒醉岳阳楼 粉壁墙题诗论春秋 手扶栏杆望水流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望水流嗳哎 腊个月 望我的郎 雪花飞 好看只有枯枝梅 梅花开来如白银 果然梅占百花魁 依呀依子呀依呀嗬嘿百花魁嗳哎

地花鼓唱词二:十二个月采茶

  益阳安化、桃江是茶的故乡,每到采茶节气,茶乡妇女活跃在万亩茶园之中,通过劳动的笑声、歌声,创造出无数纯朴又美丽、热烈而又深情的茶山情歌。十二个月采茶,浓缩或提炼出了茶农们炽烈的生活情趣。

  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十指尖尖把茶采,采起茶叶转家园。

  二月采茶是花朝,喜鹊门前叫喳喳。喜鹊到来春也到,衔来一枝报春花。

  三月采茶是清明,姐妹双双绣手巾。两边绣起茶花朵,中间绣起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长,郎在田中使牛忙。采得茶来秧已老,插得田来茶叶黄。

  五月采茶是端阳,茶树蔸下恶蛇盘。烧钱化纸敬土地,山中土地保平安。

  六月采茶热茫茫,上栽杨柳下栽桑。多栽桑树养蚕子,栽了杨柳好歇凉。

  七月采茶秋风起,姐在家中坐高机。织得绫罗与绸缎,与郎织件采茶衣。

  八月采茶秋风凉,头茶有得晚茶香。头茶香过三间屋,桂花香酒留住郎。

  九月采茶是重阳,风吹茶花满地香。采茶妹子亲口尝,缸缸留住我情郎。

  十月采茶是立冬,十月立冬下雪花。妹在家中烤炭火,郎要出门卖茶忙。

  冬月采茶大雪飞,风吹树叶叫嘎嘎。鸿雁阵阵掠山过,屋后开出腊梅花。

  腊月采茶是寒冬,家家户户迎新春。扫尘驱邪神灵祭,回到家中乐融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元宵节的地花鼓  地花鼓  地花鼓词条  元宵节  元宵节词条  元宵节的地花鼓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布朗族青竹茶

布朗族青竹茶  布朗族是唐代“朴子蛮”后裔的一部分,元代以后史籍称之为“蒲人”,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以及云南省的临沦、双江、镇康、澜沧、景东、墨江等地的部分...(展开)

茶文化夏至

 夏至禁忌

 在民间。有些地方不仅会对夏至日当天的气候有所忌讳,甚至有对夏至日的日期也有所忌。如在河南一带,忌讳这一天是农历五月末。因为人们相信,“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也吃...(展开)

茶文化茶道

 好茶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好茶的唯一标准好茶的唯一标准:你自己觉得好喝的,才是好茶!有人觉得这不就是句废话吗?不然,好多人迷失在虚妄中,忘记了茶的根本,它就是让人喝的一种饮料,好喝是茶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