赕鲁皎又称“播帕”,即升和尚。在佛教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思想的影响下,布朗族群众把人的生死祸福全都寄托在对佛的膜拜上。但凡男人,人人都是从小出家在佛寺内修行一段时间。只有当过僧侣才算是受过教化的人,才拥有建立家庭的权利,被社会所尊重。不出家修行的布朗族男人被视为岩里—没有教化的生人。岩里常受人歧视,并且很难找到对象,因此村寨里几乎找不到没有出过家的成年男人,男儿僧侣化的现象较为突出。
男儿出家一般从7岁开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入寺当“科勇”,即预备和尚。“科勇”不披架装,但要住在寺内。
在佛寺见习期间,学习傣文字母及佛教的教义、教规等,背诵经书,熟悉寺内生活。当其已具备升和尚的条件时,便要举行第二阶段的“播帕”出家仪式,正式受戒出家为僧。举行仪式前,要升和尚的男童,先要剃去头发,由其家长拜请一位称为“波卧”
的男性亲友当孩子的教父,先请教父为其备办一切出家用品,择吉日集体送人佛寺。出家之日要设酒宴请亲朋好友,以示祝贺。
“科勇”身着华丽服装,头戴粘满纸花的精致新帽,冠于“鲁皎”之名,或用人背,或骑马到佛寺旁集中。人寺后,先拜佛祖、经书、佛爷及诸僧,并献上蜡条,随后换上黄架装‘’再向佛祖像和佛爷诸僧叩拜。由佛寺主持受戒仪式,在佛爷的带领下念诵“十戒”,聆听佛爷教导,赐予僧名,便算正式出家,开始静心修行,然后再按修行情况和年龄一步步晋升。决意终身出家的人,将逐级晋升。“帕”级的僧侣大多数都还俗,还俗后的和尚一般称为岩迈;“都”级还俗的佛爷,被人们称为“康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