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布朗族各村寨祭坟的次数有一定差异。有的村寨每年祭坟两次,如木老元乡的哈寨。一次是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施甸布朗族在这一天要扫墓、祭祖,这种习俗与汉族、彝族“清明节”去扫墓的习俗相同,但并不以“清明节”相称,并且在时间上也不与当地汉族、彝族的祭坟时问相同。供坟前要先清除长在坟头上的那些杂草,然后把供品放在坟前,烧香、烧纸钱和跪拜,求祖先保佑平安。原来还有上坟时的“放水”习俗,将一罐水埋置于坟地,上坟时挖出看水的深浅浊清预测来年家运。
另一次是腊月二十三日。施甸布朗族首先将祖先“接”回家过节,在堂屋的神龛前备些供品,即饭菜、酒肉、水果等,并进行跪拜仪式。到了次日,整个大家族的人在家长的带领下聚在一起上祖坟,献供品、烧香、烧纸钱、修理坟墓,清除坟头上的杂草,待磕头跪拜完毕后,大家便到坟旁烧火煮饭、煮鸡肉等,一起吃了晚饭后才分别回家。
有的村寨每年只祭坟一次,如摆榔乡大中山村。
布朗族青年赵兴国说:“‘祭坟节’要到坟前杀鸡祭拜,这样的活动我们村每年只有一次,其实‘祭坟节’就是只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那一天。”具体做法是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用九住香、三碗饭以及肉、纸钱等物,到自家的大门外供奉迎接祖宗之魂,把祖宗“接”回家。到了第二天,即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那天,整个家族的人要到坟地上清理坟上的草,然后杀鸡祭拜,燃香磕头祭坟,然后在那里一起煮饭吃。
而在每年的“火把节”时,即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晚要“接祖”回家过节,次日中午便将三灶香和一碗饭等供物摆到大门外,口中说着求平安祈吉利类的话以“送祖”。但“火把节”期间村寨里的布朗族是不上坟的,即不到坟地祭拜。
这种祭坟次数差异,体现出了施甸布朗族文化的区域性差别,同时这种差异是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