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雨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初春时细雨纷纷,雨后的天空像是刚刚被清洗过一样,十分明净清洌。
蓄水煮茶,采雨酿酒。我们所期冀的生活,无外乎是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中,妇人做好了喷香四溢的饭菜,吃完晚饭后便闲坐在庭院中与邻里说着日常闲话。黄昏时分的乡村非常清静,薄烟袅绕,间或能听见欢快的鸟鸣。远处,还有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老人牵着老牛抽着旱烟,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韦应物的山水诗风自成一家,闲雅清淡,含蓄高妙。这首《滁州西涧》字句隐秀,诗人用春日雨景来彰显内心隐秘情分,层层布景,步步道情。又用无关痛痒的急雨意象,道出了自己内心一丝稀薄的感伤。
整首诗打眼望去,极素朴寻常。但经过岁月文火的慢慢锤炼打磨,画面又极幽静。幽草、深树、春雨、野渡这些不惊不乍的意象点缀,充满着隽永的韵味。溪涧边青翠的野草以蓬勃的态势生长,岸边繁茂的树林深处时不时传来几声婉转的黄鹂鸟声,十分悦耳。
韦应物唯独喜欢这一株阒寂生长的幽草。春日的群芳百卉韦应物都不爱。他爱的,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山谷中的野草偏居一隅,性格孤高淡泊,不趋炎附势于烟火红尘中的繁华热闹,世俗名利。这株溪涧边生长的幽草,它活在山水田园深处自持修行,修炼好每一次春风吹来时的清雅绿意。
山林中的野草不会与其他繁花争媚斗艳,因为名利终究会成空。只有恬淡高雅的旷然飘逸情怀才能生生世世流传。所以,这株野草亦是韦应物高雅的自况。同时,在《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中他还写了“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以此表明自己心中筹划已久的归隐情怀,想在深山竹林中过着简单自足的幽居生活。
薄暮时分,晚霞云影。
滁州城西边,原本被捕鱼人用柳枝系在树上的渔舟,也不知怎么地挣脱了束缚,兀自横斜在河水中,随着波纹轻轻地晃动。故而诗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最出彩、最独树一帜的妙句。
“急”字喻明身处朝政水深流急,难以掌控,也常常是身不由己。而一个“自”
字凝练得特别精妙。兴许诗人托物言志,想表达内心渴望的无拘无束,不必听从别人安排,能过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
雨水节气过后,蜜蜂忙着采蜜,鸟儿忙着歌唱,花儿忙着绽放。河中的水流也愈来愈旺盛,像钱塘江涨潮时那般湍急。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评价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时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
彼时,公元781年,唐德宗李适在位时,韦应物被封为滁州刺史一职。可此时,韦应物愈来愈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厌恶世俗里的鲜衣怒马。他特别希望能得到解脱,得到山水清音的沐浴。故而这首诗不仅是对春日的喜爱,亦是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厌倦朝政的蝇营狗苟,渴望幽居田园,得到人生圆满。
我知晓,这世间的繁艳、辉煌、盛丽,你都不要。你要的,何其简单,又何其奢侈。
你是想与相爱之人携手退步红尘深处,对浮生世事不闻不问,当一个袖中藏清风、鞋底踏明月的山中闲人。可是身不由己啊,你忧国忧民,是廉洁清明的好官,你还要为百姓为社稷谋福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想来陶渊明躬耕田园的生活,为韦应物心中的念想作了最好的解答。
《滁州西涧》最后落笔所写的春雨是清寂的、孑然的、哀戚的,因为他尚且处在朝政中,心想出世却身不由己。韦应物笃信佛教,所以在他的思想中难免会有寂寂无为、独善其身的空静想法,认为繁华是镜花水月的空,山水田园才是洗涤身心疲惫的良药。岁月始终是恩慈的,终于,韦应物圆满了心中的渴慕,过了一段半仕半隐的幽居光阴。
佛家有言,说万事为幻象,万物皆空。想来也是,若我们以虚寂的眼光看待声色犬马的繁华,无非是翻手覆手都为一场竹篮打水的空,是抓不住的,只会让自己的灵魂愈加浑浊不堪,在红尘之中不断地迷失自己。
但我所理解的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我们所抓住所拥有的事物是能让身心恬淡澄净的,或者说是一种内心清净成空的属性状态,不把世间庸碌的琐事挂在心头,也不执念于已经过去了的事物。能以通彻沉潜的清空状态来审视当下,珍惜当下。
是了。花开无声,白云清寂,流水无言。这世间的喧哗与清净皆是我们内心所升起的对比,而禅一旦成为了对比化、概念化,则不是禅了。我们若是少了事事攀附对比的心态,以淡然的眼光来看待,自由自在,心中无对比后带来的结果烦忧,兴许身心会清凉许多。
我问佛:如何才能成佛?
佛说:佛就是我们自己,清净心即是佛。我们要懂得感恩,哪怕是面对逆境,遭遇批判我们的人,仍要感谢他们提高了我们的修行。我们还要以清澈的目光来看待周遭的一切,让内心如一面明镜澄净通透,如此才能照天、照地、照众生。心中无挂碍,自有清风来。
我问佛:贪嗔痴如何放下?
佛说: 是贪嗔痴构成了我们, 也是我们的存在才有了这世间的种种欲望。 我要你看破、放下、自在,以清净莲心来解开心中的结。而不是执念、挣扎、苦恼。
我问佛:何为迷津?
佛说:万物皆空,本无迷津。你若内心贪恋浮华而放不开,便是迷津。佛不是你一世的普度者,自己才是自己的解铃人。
我们佛:尘缘当何解?
佛说:所谓的缘分,是以奈何桥下的水作为照见。来是明镜台,去是惹尘埃,一切随遇而安,随情而解。
是的,我们心中要有莲花道场、有禅、有清净心,以水不断渗透的状态滋润心中的淡泊无尘。若心中少了这些,纵然周遭都是清风明月,花好月圆,也只是庸俗无用的陪衬,因为你连内心的明月都尚未用清风拂拭干净。
禅是一缕清风,亦如掬清凉之水,浇灌心中的俗垢,拂去苦恼的尘埃。
于此世今生,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生活而奔波谋生,别唾弃少许人的蝇营狗苟,因为人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淡然地看待这个世界,兴许就不会有过多的愤懑埋怨。
只愿我们在面对世俗之事时,少一点儿浮夸之心,多一些淡定,别忘了灵魂是为什么而出发,别忘了清醒的力量,别忘了参禅是为了感悟生命意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