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打六九头。”今天是六九的第一天,也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立春。春天到了,便觉眼前生意满。从此熏梅染柳,万象更新。
立春后的寒气依然刺骨,茶室内却温暖如春。黝黑的梅瓶里,清供着一枝洁白的山茶,花姿绰约,香清似煮茶。花香里氤氲着浓浓的茶意,清幽的花香勾起了茶瘾。我从茶柜里,找出一红一绿两款象征江南春早的茶,迎接春天的姗姗来迟,也算是“咬春”了。
我模仿着宋人的风雅,炉煎渭水。用斗笠型的油滴老盏,碗泡去年清明的西湖龙井。绿茶历经一年的沉寂,杀青干燥的火味浮气踪影全消。水开了,我悬壶高冲,婉转浮沉在水中的茶芽,娉娉婷婷,肥茁绿黄。茶香入口,低沉细幽。相比往昔,茶汤更加的温润甜滑。的确有了清代陆次云品评龙井时的感受:“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好茶经得起回味。口齿噙香中,对很多人困惑的“无味之味”,我当下豁然开朗。陆次云看似无味的“味”,是指嗅觉能捕捉到的、龙井在杀青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燥气、浮香和火味。无味之味的“味”,是指茶的香气和真味沉郁入水,与水相融。但依靠口腔感觉到的,是隐含在茶汤里缠绵芬芳的豆香或兰香。那种敏锐地触动着味蕾而产生的愉悦舒畅,以及含蓄内敛的清雅气韵,就是“此无味之味”,方为至味了。
健康的饮茶方式,一定是注重茶性的阴阳平衡、寒温相宜。几盏清寒的绿茶饮尽,寒则热之,最好再饮些温性的茶,以保持身体机能的协调。喝茶利于健康,也要学会健康喝茶。
我用龙泉梅子青的盖碗,冲泡同样产于杭州西湖的九曲红梅,以红茶的甘温,抵消绿茶饮过的寒气。缓慢注水,温润慢泡。影青的玉兰花口杯里盛着茶汤,愈显九曲红梅的红汤金圈,灿若霞蔚。
如果碗中的西湖龙井,像苏堤的柳翠依依,那么,盏里的九曲红梅,一定是白堤的桃之夭夭。两茶同地同源,同属于春天。于此相依相望,却都是西湖烟雨中的最深最浓春色。
红茶性温叶瘦,绿茶寒凉芽肥。绿肥红瘦相遇在当下,便有了倚红偎翠的诗意,清美得令人遐想。九曲红梅的心旷神怡,与绿茶咽下后的清爽快意,其茶意茶境,又像贾宝玉大观园中的“怡红快绿”。红色的海棠,新绿的芭蕉,都是茶席上不可或缺的主角。“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饮罢读毕,茶韵诗意,活色生香,妙不可言。
立春日,“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我瀹红饮绿,茶已喝透,气机通达,腹背暖暖。席间山茶花的冷艳,遮不住“碗转曲尘花”的春意翩然。瓦铫煮沸了春雪,炉火正旺。茶烟袅袅中,我流连顾盼,古瓷盏里茶汤的温软,馨香挂杯的持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