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梅尧臣(1002-1060年)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一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被先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根据,而且赞许者还为数不少,我虽不通文史,但总有些许怀疑。
宜兴紫砂壶滥觞何时?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此书将紫砂壶的发生,归为金沙寺僧所创。从反面咱们可得悉在金沙寺僧时已有紫砂壶了。也就是说,在明正德年间已有紫砂壶了。该书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宜兴紫砂壶”的专着。
清干隆年间吴骞编《阳羡名陶录》、清光绪年间日本人奥玄宝《茗壶图录》、民国二十六年出版的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考》,皆延续了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的说法。
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出版的《国学论衡》第三期,刊登了谈溶《壶雅》一文,该文觉得“泡茶用壶……宋元已有。”最早提出了阳羡紫砂壶宋元已有,有梅尧臣“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之句为证,文中提到周履道、马孝常《荆南唱合集》中有「阳羡紫砂」的记载1。还提到蔡司沾《霁园丛话》云:“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孙高士即元朝山人孙道明。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刘汝醴《江苏紫砂工艺的开展》(南京艺术学院印行),觉得紫砂创始年代,以诗词所提供线索,可推到北宋,观念与谈溶相同。
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址的觉察,并证实了宜兴紫砂宋代已有。《宜兴羊角山古窑址调查演示文稿》所下的结论为:“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上限延至明代晚期”。并引用北宋梅尧臣《宛陵集》卷十五《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为其根据,从而觉得“宜兴紫砂器已取得事前嗜好饮茶习尚文人的称誉”。
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页392“江苏宜兴窑和紫砂器”一节云:“紫砂器”创始于宋代,至明代中期末尾风行。
1989年,上海群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宜兴紫砂》姚迁等编着,页20,紫砂制器是人们生活中的适用品,又是工艺美术品,但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找不到确实的记叙。如今能从书本上看到的只是诗文描绘:其一,“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其二、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不足清”。还有宋人作《满庭芳?试茶词》云:“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上述诗、词句中所描绘的“紫泥”、“砂罂”、“紫瓯”等都指的紫砂茶具,可见紫砂茶具已为饮茶珍品,而获得名人的赞颂了。
1992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主编,页12,“紫砂陶瓷艺术的创始,根据对一些历史文献的钻研和古窑址的开掘,能够追溯到北宋中叶”。 以上《江苏紫砂工艺的开展》,《宜兴紫砂珍赏》等觉得宋代已有紫砂茶具,均是延续了谈溶的说法。
上述已成定论的观念,觉得宜兴紫砂器(壶)创始于宋代,均是引以梅尧臣的“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欧阳修的「喜共紫欧瓯吟且酌」等为其根据,并以羊角山紫砂古窑址出土的紫砂残器来证实。
这里有一点尚需正文,当代有些钻研紫砂陶的专家觉得,宋代已有紫砂器,因此宋代就有了紫砂壶。这是将紫砂器与紫砂壶相混了。紫砂器应是指用紫砂陶材料做的器皿,称为紫砂器。紫砂器中能够包含紫砂壶,但不能够觉得宋代有了紫砂器便就有了紫砂壶。紫砂的壶的出现应与泡茶法的出现与普及有着亲密的关系。是人们经由长时间的尽力,对泡茶方法的顺应领会和认识,有了这种生活根底,才逐渐发生了紫砂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