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渡江战役的英雄站起来
2009年3月,《卧底中将》终于出版了。从去年年底开始在《大江晚报》上连载,每天有一千三百来字随报纸深入千家万户,芜湖人读起来特别感到亲切。他们说:“想不到本地还有这样的人物。”“难怪芜湖城市解放没有枪战。”“作者让一批渡江战役的英雄站起来了!”最后的结论尤其使人欣慰,这正是作者创作的出发点。
最近两年,都在为芜湖地方志办公室写文化丛书。2006年采写板子矶、夏家湖作为《芜湖风光揽胜》“碧川秀水”篇目时,就思索着这样的问题: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为什么这两处都是渡江第一船登陆的地方?芜湖是距离南京最近的长江第五港,是蒋家王朝的西大门,何能这样容易突破?
看到《邓小平文集》第一卷,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们为什么能突破长江,迅速完成任京沪杭作战任务,把我们预计的时间缩短一半呢?……群众支援,地下党和游击队之配合……在渡江准备的过程里,我们集结主要兵力在芜湖至安庆这个地方……江南地下党、游击队配合了渡江作战……”
邓小平是原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他后来总结这次战役的成功经验,点出了芜湖的大名,点出了江南地下党的作用,再加上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的确认,都说明芜湖在全国解放战役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芜湖为什么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当时地下党是怎么工作的?为何能在壁垒森严的国民党政府西大门打开缺口?解放军进城怎么没有遭遇枪战?直到我认识了张圣明先生后,才开始了解与芜湖解放的相关历史。
他是一个小文友介绍来的,希望我给他父亲写个15万字的传记。后来又带来了他姐姐张弋珊,都仪表堂堂,颇有风度与见识,一定有优秀的遗传基因。但其父能有那么丰富的经历够我写十几万字吗?他们说,父亲是国民党的中将,文革中死在合肥监狱里。我吓了一跳,为什么要给一个国民党高官树碑立传?他说不求发表,只是为了家人纪念,而且配合采访,提供照片、史料、有关的证明材料等,既有亲戚写的回忆录,也有官方的证明,还有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
看了材料后,我发现主人公张力化是个人物:考上清华没钱上学,参加抗日战争受过重伤得过奖章,到国防部当科长被怀疑,在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的父亲张台望引导下,接受了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千方百计打入敌人内部,从上海为皖南游击队送去电台,为解放军部队弄来白崇禧的《华中剿匪绥靖计划》、汤恩伯的《保卫大上海作战计划》、芜湖江防图等情报。在领导芜湖城防军事小组时,他稳定了地方形势,保护了许多地下党的同志……这对渡江战役会起多大的作用啊。没有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没有大智大勇的个人素质,没有忍辱负重的奋斗精神,怎么可能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游刃有余?
再看有关资料时发现,与张力化父子同时为革命工作的,还有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方向明、石原皋,有秘密为共产党干事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朱子帆、谢汝昌、刘格非,有率军起义的廖运升、严时信……他们在隐密战线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解放战争的功臣,更是共和国的英雄。
可惜,他们被极左路线歪曲,被岁月风尘埋没,被不解事实的无知者攻击……连解放前出生的人尚不了解他们,隔代的后人更无从知道他们的功绩了。
看过后我心潮难平:遗忘了他们,是对历史的蔑视,是对正义的不公,是对后人的误导……于是,我与家属协议,在完成他们要的传记后,我要写成小说,将过去岁月可能发生的事情演绎出来,使后人产生阅读的兴趣。
小说需要更多的细节,根据出版社要求,为丰富作品的可读性,我又征得家属同意,在书中加入了合理的个人构思想象,虽不能与真人真事对号入座,但我是对历史负责的,所有的政治背景、重大事件都是通过考证的,大多数主人公是真实的身份与作为,虽然有移花接木的情节,也只是地点的转移,贯穿始终的人物中,只有军医关月是完全塑造的,那也是为了让线索更加明晰,使情节更加生动,使我们不太了解的过程能够连贯,使鲜明的对比托举起一批解放战争的英雄来。
今年是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岁华诞,如果说需要纪念,首先就应该纪念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的英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有必要让后人了解新中国来之不易,除了不能忘记为共和国浴血奋战的战士,也不能忘记那些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为革命工作过的人们。
来源:李幼谦散文集 作品:李幼谦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