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茶若君子散文集用《周易》的智慧开创人生

茶若君子用《周易》的智慧开创人生

初次相识李保正

2007年的高中同学聚会时,我去北京开会了,住合肥的校友李群带给我一本有关周易的书,被王稼祥纪念馆馆长王善德接了二把,我并不在意,因为国学基础不好,看不懂《周易》,而这男同学尽管是政府官员,但对于《易经》感兴趣,他留着也物有所值。今年的同学会上见到这个女同学,说书是她哥哥写的,她哥当过铝制品厂厂长,海南办事处主任,曾经在芜湖响当当的企业当领导,是坚定的无神论者,怎么会写这样“唯心”的著作呢?我顿时来了兴趣。可是书已经要不回来了,李群就让他哥给我送来一本,这样我才见到了书的作者李保正。

书做得很雅致,淡黄的封面上,一个古人仰卧榻上,似乎是编者的代表人物,悠闲而大度,书名是《大众周易160问》,竖排,古色古香透着典雅之光。封面人物当然不是《周易》的编撰者,但书的作者李保正坐在我面前,与我设想的干巴枯瘦、神秘莫测的人完全不一样。

长期以来,算命的,看风水的,看手相的,因《周易》的名声很大,所以都拿它做招牌,使人觉得它是一本宣传封建迷信的书。通过这本书,我走进了《周易》,走近了作者:他的儒雅、稳重、睿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才明白《周易》是文学、中医学、哲学的源头,是充满大智慧、大哲理的书,《周易》的智慧指导开创了作者的一生。

早就听说,李群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但是在唯成分的年代,父母的不幸遭遇也给他们求学的道路铺上了阴影。然而,哲学是讲究辩证唯物论的,充满了变数,对于他的人生也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不可能为之而为之,使他的人生之路也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奇迹。奇迹之一,是他居然还能考上大学。

不是上天有意关照,就是他从小就吸取了母亲灌输的《周易》教育,尤其是出自《周易》的成语“自强不息”给他极大的鼓舞。母亲给他说过,原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意思就是说: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应当学习天道,永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父母亲都是知识分子,父亲在交通大学学无线电专业,开始在国民党南京政府伪国防部工作,抗战时到重庆成为总统侍从室特别电台台长,在国民党上层工作。解放后,由于政治历史原因,以历史反革命罪被判刑8年,留场管制5年。

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三人艰难度日,每天粗茶淡饭,却都有一个保留节目:那就是在默默无语的晚饭以后,连碗筷也不收拾,大家围坐在桌子边听母亲讲话。不仅点评他们各人的表现,也给他们灌输《周易》的人生的哲理,她用八卦卦象歌诀“乾三连,坤六断”,教儿子绘制八卦卦象,《周易》中的名言就成了他们的人生格言。在这些充满睿智的《周易》哲理影响下,李保正人生的道路没有走偏,以后他上大学,进入社会,始终没有放弃对《周易》的研究,随着阅历的增多,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其哲理既能充分发挥其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也对以后事业的启示影响也十分显著。

事业在工厂起步

李保正在芜湖一中读的高中,品学兼优,却不敢做考入大学的美梦。但幸运还是降临到他的身上,尽管是安徽农学院,尽管学的木材机械加工专业,尽管分配到集体所有制的芜湖第二机床厂,但大学里学得扎实,小厂分工不细,特别锻炼人,从设计到工艺,几乎所有的机械设备他都摸过,自己的技术都能用上,工作兢兢业业,技术全面专业,在厂里得到群众的赞誉,两次当上市人大代表,一次当上区人大代表。一个背着家庭历史问题的技术人员,依靠自己的努力成长起来,命运第二次给他打开第二道大门。

1981年,芜湖铝制品厂因大型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生产流水线不能正常运转,市经委在全市寻找能够解决流水线生产的技术干部,将已经是高工的李保正一纸调令,调去当铝制品厂管理技术的副厂长,他顿时有“否极泰来”的感觉。新产品、新设备,他运用大学的专业与在二机床的实践经验投入生产,以果敢的行动来培训自己的优良品德,“果行育德”,脱颖而出,杰出的才干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勤政奉公的良好口碑得到职工的拥戴,命运第三次向他微笑——提拔他担任企业的第一把手。

那是1987年,正是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可也正是他家庭内外交困的时候,父母已经年老体衰,两个儿子正在毕业考试的当头:一个即将参加高考,一个正要中考,而妻子患了脑瘤,需要到上海手术,恨无分身法,何况还是千多号人的一个中型企业,他应该请假照顾家人,哪里有精力为企业挑大梁?

大家都说企业需要他,否则“群龙无首”啊。他心中有数:在《周易》里,原来的意思正好相反,“见群龙无首”是说天空中出现了一群龙,但都不以首领自居,比喻一群能干的人,没有领导也是可以的。但是,他也知道,企业是不可以的。在担任副厂长的四年中,他早已经诊断出企业的弊病,也有发展生产的规划。他想起了出自《周易》清华大学校训为“厚德载物”这几个字,原句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突然有了启发:应该学习大地的厚实和顺气势,载育万物。

在个人的困难与单位的需要平衡中,他力量的天平倾斜到事业一边。匆匆把妻子送到上海,手术结束后,托付单位驻上海办事处的小吴和他的家人照顾病妻,他赶回芜湖,投入到企业的管理中。那段时间,家里厂里学校医院,几处牵肠挂肚,睡觉时间都只能在车上,那种疲于奔命的感觉几乎让他崩溃,但通过那段时间的考验后,再大的困难也能抵抗过去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老子的哲理,他认为“小鲜”是小鱼,烧小鱼是不能频繁地翻来覆去,折腾多了一定会一团糟。所以,在百废待兴中他只是循序渐进,慢慢地作一些微调,保持企业的平稳发展。也希望能够有一天做到《周易》中倡导的“贤德善俗”那样,以自己的优秀品格改善企业的不良风气。生产发展了,利润增加了,厂房建设起来了,职工宿舍也盖起来了,一改过去那破破烂烂的形象,千人企业,税利百万以上,铝制品厂成为二轻系统屈指可数的明星大户、优秀企业。担任厂长不到几年就彻底改变了面貌,他应该有功成名就的自豪感了,但他越来越不看好自己的产品,一天需要铝几十吨,只是一个熔化加工的过程,而且加工链太长,产品将被淘汰,是个夕阳工业,他1987年就写下了《铝制品行业关键设备最佳更新时期的探讨》,被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三等优秀学术论文,1989年,他写下了《铝制器皿毒性分析及其正确使用》,被评为省科学技术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那个时候就开始考虑到企业设备与产品的更新换代。

童年时受到母亲的教育就有“物极必反”这条辩证法,因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周易》中“否极泰来”这是好的走向,但反过来说呢?“盛极必衰”也时刻提醒他居安思危。

他认为:“智慧与知识不一样,知识可以爆炸式地增长,但人生的智慧却远没有那么多,能够产生火花光华、给人震撼与启示的智慧就更少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一种大智慧,只有不断变革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987年,改革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李保正也发现了商机:那时尽管用电还处于控制阶段,但洗衣机、电冰箱已经开始普及,下一步家电应该是空调了,它一定是朝阳产品,能够尽快大批量生产一定有生命力。

他到外地参观,各地都刚刚起步:格力空调还在楼梯档里安装,科龙空调的简易生产线也是安放在竹棚下的泥巴地里,而当时李保正企业的起步比起它们还算正规:他一个老师跟日本人干了三年,拥有全套的正规的软件资料,这是技术的可靠支持。他的厂房与车间改造后颇具规模,硬件符合条件。那时候合肥的小天鹅空调已经上马,可批量很少,他想去取经,但那是军用企业,不让人参观。他带着技术人员找老师帮忙,趁中午职工吃饭的时间溜进车间偷偷摸摸地看,对那里流水线生产现场有了概念,回来改造了厂房,调配了四个大学生,专门负责空调的生产与技术。带着技术人员投入空调的试制。1992年12月,他开发的“KC—15A小型窗式空调器”获得了芜湖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因他在促进科技进步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也得了芜湖市政府的先进工作者的称号,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全国轻工业先进科技工作者。这两项奖励后来使他的退休工资增加了5%。

他取名“普利”,就是想普及空调,给普通老百姓点带来利益。窗式空调只生产了一千多台,但至今有的家庭还在使用,下面就向壁挂式空调发展,后续加工的批量将越来越大,加工链条也很长,能带动很多企业。因此想引进日本大金株式会社的流水线,上规模生产,一定会成为芜湖市的支柱性产业。然而,那需要三千万资金哪里来?他向市里要求扶持。但是,那时候的企业都处于发展状态,有限的资金花露水一样到处洒,宏观决策没到位,他的发展计划也落空了,他很苦闷,难道真如人们说的那样,“普利”与“不利”谐音吗?

他不甘心。如《周易》云的“君子豹变”,他内心如斑豹之势企图发动变革,于是又看中了铝卷材涂塑层项目,这也是一种前景好的朝阳工程,当时如果搞成,用途极其广泛,他全心全意想为企业上项目,也因得不到资金的支持没搞成。而重庆一家企业三年后上马,形成23亿的产值,虽然《周易》有“曲成万物”之说,但作为一厂之主,看准产品却因体制与机制的垢病,不能左右企业,发展新产品得不到支持,产品更新换代不能上去,他觉得十分苦闷,要求调动到市里,换一个工作环境。

就在市委常委开会的前一天,市长肖尚忠还打电话劝他:“你是个很能干厂长,办企业离不开几个骁将……”他带着深深的遗憾与眷恋,无奈地说:“这是体制上的问题,也许过一阶段政策变化,工厂就可以完全自主发展了。”市委考虑海南办事处新成立需要当家人,尽管有多人竞争,但最合适的人选还是李保正。又考虑他在工厂十多年来的辛苦和业绩,级别由副县级一步到位定为正处级。于是市里直接下了调令,让他领队组建芜湖市海南办事处,筹集500万办了成达实业公司,其任务是:招商引资、承办姐妹城市的往来、接待有关部门的考察、解决到海南的许多芜湖人的有关问题……

海南的艰难发展

那时候的海南刚起步建设,虽然海口、三亚灯红酒绿,表面看起来很繁华,但实际经济比较落后,农村尤其贫困,男孩子们有的还光屁股,男人泡茶馆女人干活,一天煮一锅饭,饿了就用冷开水泡饭就咸菜。海口如一个大工地,几乎各省市都进驻了人马,带了资金到海南进行房地产投机。开始他也筹划了多种方案,但那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中,各项工作都步履维艰。

当初开饭店,但情况不熟悉,饭店太多,生存不了,几个月后放弃。后来想搞农业,但农垦华侨生存都很艰难。搞工业是他的强项,铝制品片成型加工他有现成的技术及设施,但天涯海角之处,工业配套能力差,想给机械配个轴承和配件也要渡过海峡到广州。尤其是劳动力素质较差,当地工人都有喝早茶的习惯,一天只有半天的效率。

企业没有办成,却有企业打他的主意,因为有人要他贡献技术。当年去珠海购买压缩机时认识了一个企业家,老总李天送靠自己力量发展起来,办了28个企业,资金雄厚,但有钱没好项目,到处挖人。把武汉一个无线电厂厂长挖去,只要人去就行,什么都不需要带的,安定好了再给他把家小接去。知道李保正因为在原来企业没资金发展才来海南,大喜过望,在百忙之中花一天时间陪他参观,动员他带项目到他的麾下,要他负责帮助铝卷材涂塑层项目上马,资金雄厚,厂房也是现成的,企业办起来,个人也可致富。

对于一个搞技术出生的干部来说,能把心目中的蓝图变成现实,简直就如想登天的人有了阶梯,反正原来的企业无法实施,闲置就是一种浪费,如果连项目带人一起去,对社会也是个贡献。但,“君子顾其本”,这本就是他的为人的底线,不能作对不起原单位的事情,当初两万元搞出的可行性报告是属于原企业的,而他个人是属于芜湖市的干部,他无权送出那些资料,更无权私自离队。那个老总相邀加盟,他还是婉言拒绝了。

他又一次想到《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李保正是个讲究廉政的人,每天审批几十万元经济开支的条子,都只是他手中流淌的企业资金,自己清廉如水。他在工厂始终坐一辆旧车,离开企业前,却给后任买了新车,留给他们千万家当。他对下手干部要求很严格,保持了一个企业班子的集体清廉。他离任后两年,厂级几个领导干部却因经济问题触犯了法律。

他走时企业干部职工都依依不舍,说他懂管理又正派,这样的厂长难得。是的,他是清贫的,而孩子都很争气,儿子媳妇都德才兼备,独当一面地从事经济工作,都是银行的中层主管干部,如果当初贪污受贿,孩子们必然不会上进,不可能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

当时他带了政府的五百万到海南,即使拿一半钱逃到国外,也可以在异国他乡发展,去海南的干部就那样席卷资金逃跑出国的很多。他坚持自己的传统道德,他坚守一个共产党人的立场,丢下自己多病的妻子与未成年的两个儿子,在海南工作了六年,做好了各项工作,为芜湖招商引来企业,投入房地产开发尤见成效,曾创造了四个月挣得利润183万的良好业绩。1994年,他成为海口市人民政府外地驻海口办事处先进个人,芜湖市政府驻外机构先进个人。他于1998年调回芜湖市招商局工作。

潜心研究 普及《周易

退休后的李保正积极参加社会文化活动,汶川大地震以后,他以为,对人民的生命负责是重于泰山的严肃使命,写下了《负责的力量》刊发于《大江晚报》,倡导一种“老老实实干事,做人要有良心,要干就好好干”的精神。大桥镇里的扁担河桥梁征集桥名,他命名为“步康桥”,一举中选,他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大步迈入小康。

他很庆幸自己人生的道路没有走偏,认为得益于《周易》的哲学启示。他认为,《周易》与其它儒家经典的许多智慧、哲理并未因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而落后,它们已经成为人们加强修养、规范行为言论和思想的原则,只要真正掌握了它,对人生和事物的看法都会是准确的。所以,让古典哲学走向百姓很有必要。

为使人们亲近《周易》这部经典,他写下了《生活中的周易》、《周易与算命》,《出自周易的成语》等文章发表于报刊,让人们知道,《周易》并非就是算命,生活中到处有《周易》的智慧:真可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由于工作关系,他接触了各种人群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发现他们对《周易》也很有兴趣却知之甚少,又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它。李保正于是想,是否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周易知识,写一本通俗读物,给大家提供实用的学习辅导书。

初稿拿出来后,朋友看了说他写得太繁琐了,抓不住问题的答案,还是改写成设问解答方式。但要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还真不容易,有时实在写不下去了,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他还是坚持了下来。通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在2006年9月完成书稿,起名为《大众周易160问》,能使一般的读者都能够受惠于我国古代经典人生哲理了。

为了撰写这部书,李保正认真地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他自己购阅了七十多册有关研究〈周易〉的书籍,他还又到省市图书馆、师大和安大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研究《周易》的书,并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还与哲学上颇有造诣的安师大张茂新教授、安大孙以楷教授进行了多次有关《周易》的谈话交流。以求厚积薄发,保证写作质量,哲学硕士、社长、责任编辑汪鹏生是抽查了该书十几个历史的事件的人物、地点、时间均正确无误,他说:“这本书写作是十分认真严谨的。”

周易》是我国影响广泛而深刻的传世经典,但难懂难学。他把读者可能遇到的疑问梳理成一百六十个问题,设问解答,并对六十四卦逐卦解读,全书25万字,不仅简洁易懂,而且全面准确,非常适合目前快节奏工作人员的快餐式阅读需要,成为《周易》初学者和爱好者较好的入门书或参考书。

本书2006年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五千册书已在各地新华书店销售完毕,是安徽人民出版社当年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年,在全国版权贸易洽谈会上,台湾的“国家出版社”买去了该书的繁体字本版权,成为芜湖市海峡两岸参与文化交流的成果。台湾的出版社将其书更名为《周易答问》,内容文字也由简化字改为繁体字,面向台湾和东南亚发行。

2009年,他又将书捐赠给安徽图书馆与芜湖市图书馆,均已制作成电子版,可供更多的读者阅读。

而今,他正着手整理有关《周易》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资料,以期成书后为《周易》普及大众做点努力。

文章摘要:李幼谦散文集:茶若君子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周易  周易词条  散文集  散文集词条  君子  君子词条  开创  开创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  
茶文化冬至

 九九谚语

 中国民间流传的“九九”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北方冬至后一段时期的气温变化。“九九”歌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展开)

茶文化人日

 江西人日食俗

 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江西又有“上七大似年”的说法,城乡人民都有过“上七”的习...(展开)